欠薪、裁员、亏损、债务逾期……
2022年的国美,着实不算太平。
临近年末,“国美电器有限公司被申请破产清算”消息甚嚣尘上,再次让#国美破产#词条登上热搜。
无力回天了吗?
好在及时辟谣,只是虚惊一场,然仍难掩尴尬:
遥想2021年初,黄光裕高调回归,并喊出“18个月”目标,市场着实兴奋了好一阵。
可一番努力,国美没有找回丢失的荣耀、反倒越发下坠了,亏损加剧、股价低迷。
一代枭雄,何以至此?还有翻身机会么?
01
按下葫芦浮起瓢 “巨兽”至暗时刻
LAOCAI
11月29日,“中城院要案中心”官微消息称,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因拖欠供应商数百万货款,经催要不能偿还,被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破产法庭申请破产清算,法院已启动审查。
“中城院要案中心”是谁?
官网显示,其成立于2020年12月,是中城百亿产业研究院下设从事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论证和探讨的法律服务机构。
12月1日,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截至目前,我公司(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及国美控股集团其它下属公司未收悉任何司法机关作出的有关我公司被申请破产的法律文书或问询谈话。”
舆论随之松了口气,可尽然是空穴来风么?
12月2日,中城院要案中心再发微博,表示其中心及协同律所已向法庭邮寄相关材料,“通知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山雨欲来风满楼。孰是孰非,留给时间作答。
可以肯定的是,国美日子不好过。2022年以来集团旗下多个平台、公司陷入业务收缩、裁员、欠薪、延发工资等风波。
2022上半年,国美零售营收121.09亿元,同比下降53.46%;归属母公司净亏29.66亿元,亏损同比扩大50.24%。
10月21日,国美零售发布盈利预警公告,前三季累计销售收入同比将滑约55%至60%之间。28日补充公告显示,预计2022全年归属于母公司拥有者应占经营亏损将比去年同期扩大35%至65%之间。
高悬负债同样让人头疼。2022上半年,国美零售总负债规模585.67亿元。其中500.68亿元流动负债,流动负债占比超85%。需1年内偿还的银行借款和其他借款229.02亿元。资产负债率从2017年末的72.28%,涨到2022上半年的78.65%。
据媒体报道,国美目前债权人来自超20家银行和信托公司。其中,第一大债权人为渤海银行,贷款8月已到期,风险敞口达70多亿元,获得了半年展期。
偿债能力如何呢?
截至2022上半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24.1亿元,同期经营活动现金流5535万元。
巴菲特曾言,现金就像氧气。后疫情时代,现金流更是稳健发展的“试金石”,尤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相比净利更具含金量。只有流动起来,才能产生利益、推动发展。
关键的团队建设上,亦缺乏稳健基础。2022年9月,国美欠薪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有国美员工反映,公司口头告知员工8月工资将会延发。
彼时,国美集团回应媒体称,企业转型进程受阻,现金流承压明显,为保证公司正常运营,做了一些临时、应急调整。且公司不排除继续实施减员计划,以进一步缩减运营成本。
10月,国美电器董事长黄秀虹甚至表示,公司到12月底前,只会给员工上社保,不会再发工资了。黄秀虹还补充道,今后中长期,工资发放也存不确定性。
据电商报,有数据显示,从2021年末至2022年6月末,国美员工从32278名减到25701名,仅2022上半年便有6577人离开公司。
其中,不单单只有底层“打工人”,还包括一众中高管理层。
据澎湃新闻,国美电器9月19日内部发文称,王巍因个人原因辞去国美电器CEO一职。
掐指算来,从张德炬到王波于再到王巍,短短一年多时间CEO已有三次变动。此外,黄光裕重金挖来的前百度二号人物向海龙、原阿里国际站负责人丁薇等也已离开。
实际上,在欠薪门爆发前,各地就已陆续出现消费者在国美电器门店付款后无法提货的情况。下半年以来,一些门店出现闭店,拖欠租金、水电费情况。随着4月惠而浦中国公告国美电器长期拖欠货款8236万元,各地供应商亦发生追讨欠款事件。
一些银行已经坐不住了,长安银行、兴业银行、上饶银行、光大银行、江苏银行提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诉讼,针对国美财产保全、执行案件不断
……
可谓四处“起火”,按下葫芦浮起瓢。破产一说虽耸人听闻、却非完全空穴来风。不禁疑问,面对内忧外患、至暗时刻,巨兽国美、大佬黄光裕该凭什么稳定人心?
02
进击与蛰伏 错付与辜负
LAOCAI
两者并非不想自救。
2020年6月,黄光裕假释消息燃爆二级信心,国美金融科技股价暴涨60%。
回顾大佬“改革之箭”,除了振聋发聩的“18个月”口号,亦有一些大战略、大实操让外界看到重振希望。
当时公开信中,黄光裕抛出全新战略,即“1+1+1”三年战略发展目标:2023年实现较高盈利并达到以往较高水平,2024年达到历史最好水平,2025年明显超越历史最好水平。
随之打出系列组合拳:
2021年1月12日,国美APP客户端推改名“真快乐”,国美零售娱乐化战略全面开启;
2021年4月,国美正式宣布收购“打扮家”,推出“打扮家”APP智能装修平台。之后打扮家创始人崔健汇报了3年5000亿GMV的目标。要知道,彼时整个国美集团一年营收才400多亿元。
融资方面亦有大手笔。随着黄光裕正式回归,国美先后与拼多多、京东战略合作,两家电商巨头分别购买2亿美元和1亿美元可转债。
此外,公开渠道可见的融资动作还包括国美与广发银行昆明分行的战略合作,这项2020年5月签约落地的合作,使国美获得广发银行昆明分行30亿元人民币的综合授信额度。
不得不说,大佬回归就是不一样,振臂一呼,要战略有战略,要资金有资金,不少舆论也坚信国美可以通过“真快乐”来改变自身基因,实现品牌焕新,吸引新消费群体,并衍生出可持续业务发展。
然最终,还是错付了。
行业分析师刘锐玲认为,国美虽有焕新之心,却忽略了转型难度。国美商城改名,金字招牌推倒重来,相当于重新从0到1。想要重建认知,不仅难度大,也需时间沉淀,只是竞品消费者都不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