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阿里云怎样书写巅峰传奇?

2025-09-13 20:51

  111.jpg

图片来源:网络

  在阿里的新一轮变革中,把电商与云计算作为主业,其它的业务,则是能卖就卖。天猫与淘宝,是阿里的基本盘,是当然的主业,而阿里云,作为现代科技的尖端应用,成为阿里赢的未来的武器。它是如何从低谷到巅峰?其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让我们探究一番。

  一、阿里云大转身

  经历三年的低迷股价之后,阿里终于翻身,从年初起,阿里(港股)股价从76元一路爬坡,飙到最高143.5元,估值迎来反转,究其原因,则是阿里云取得的骄人业绩所致。曾经被认为是拖后腿的阿里云,如今已成为公司重振的核心引擎,那么,阿里云是如何从低谷到巅峰的呢?

  一直以来,在中国云计算市场上,阿里云绝对算是重量级的玩家,但随着市场逐步进入稳定期,先发优势红利消退,国内外竞争对手抓住机会,在不断瓜分其市场份额。

  在张勇主导阿里时代,阿里巴巴集团开启了“1+6+N”组织变革,首推阿里云上市,为此,积极寻找战略投资者,接触过中国移动、广电等多家国资,然而对方给出的估值为2000亿人民币,这让阿里不能接受。

  十多年投入千亿资金,打下国内云计算的半壁江山,撑起无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如今仅值这么一点钱?遭到了资本市场的严重冷遇,阿里痛定思痛,从内部找原因:阿里云收入年增速50%不再,连续九个季度营收增速降到个位数,失去高成长溢价。

  并且,作为昔日的行业领跑者,阿里云近年正面临技术信仰崩塌引发的系统性危机,频繁出现宕机和BUG问题,不少人对其稳健性产生质疑;业界认为,这些持续性故障,暴露出以阿里云为代表的国内云服务商在前期快速扩张阶段埋下的诸多隐患。

  当时,阿里云面临更严峻的现实问题是盈利模式,在海外,AWS、Azure、GCP 等几乎完全基于公有云+标准化服务+SaaS 模式,毛利率可达30-40%以上,但国内阿里云深陷定制化项目的泥潭,变身“系统集成商”,人力成本高,利润率低。

  当然,这与国内客户企业情况有关,政企客户更青睐于私有云、混合云部署,阿里云结合这些客户需求推进解决城市大脑、工业大脑等等,拖累阿里云利润与估值。

  吴泳铭主导阿里巴巴以来,对阿里云倾注了较大精力,亲兼阿里云CEO,强调阿里云是阿里的两大主业之一,并坚定聚焦核心业务,推动AI+云成为其长期发展的新增长引擎,一个季度,阿里云在资本开支上就狠砸 386 个亿,比去年多了三倍。

  提出并推行“公共云优先”的战略,缩减亏损的传统大集成项目,迅速扭转了困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阿里云以24.6%的市场占比稳居全国第一。

  阿里云推出的云计算行业前所未有的商业线新战略,使盈利结构改变,形成以标准化、公有云服务为主、强调规模化复用的盈利模式,需求更快转成收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23年Q3、Q4两个季度,利润分别为 14.09 亿,23.64亿,同比增长了44%与86%。2025年二季度,阿里云收入同比大涨26%至333.98亿元,增速创三年新高,利润为29.54亿元,不再是赔本赚吆喝。

  国际品牌AWS二季度营收258亿美元,增速大概19%;微软Azure增速29%;谷歌云28%,阿里云的26%,基本是一线玩家的水准。摩根士丹利预测,2027-2028年阿里云营收可能达到2000-2400亿,有机构预测,阿里云万亿估值最快能在2028年实现。

  在中国市场上,对阿里云形成挑战的是腾讯云与华为云,前者在金融视频游戏直播等垂直领域应用超强,后者软硬件自主研发,在G端深耕多年,在数据安全领域领先,在政务云领域优势明显,而阿里云,借助丰富的淘宝天猫资源快速成长,目前已拥有最完善的云生态体系和多样化解决方案,目前三者呈现三足鼎立状态。

  国家在推「东数西算」,希望把算力大规模铺开,这是机会;但同时,对数据跨境、个人信息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这又意味着,云厂商必须拼合规,不能只拼技术。

  总之,阿里云作为中国云计算的先行者,其重获市场信任的关键在于回归技术本质与重构商业逻辑的双轨变革,正如大摩所说,阿里云战略完好,变现能力持续增强,会成为阿里的顶梁柱。

  二、AI是一手好牌

  如果说“公共云优先”让阿里云找回了增长,那么“AI驱动”则正在重塑阿里云,让阿里云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换档提速”,它正在打破了云市场增长乏力的局面,给云厂商带来了大量新的GPU算力订单。

  阿里云的战略,就是云+AI一体化的发展,从整体趋势来看,全球78%的企业都会拥抱AI,未来3-5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会迎来云+AI的新一波高速发展期。

  阿里云依靠坚定投入AI,走出过去三年的低迷期,过去一个财年,以AI+云为核心的科技业务正成为增长新动力。

  吴泳铭执掌阿里后,明确了“AI 驱动、公共云优先”是阿里云的战略重心,商业模式的彻底蜕变,带来了业绩的迅速好转,阿里云今年收入,主要由更快的公共云业务收入增长所带动,云+AI拿下千亿订单,AI收入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

  2024 下半年,中国公有云市场增速17.7%,而AI算力是驱动市场变革的核心力量,阿里云的增长主要得益于AI相关需求,阿里云近年在AI上抢占的市场,大体可以分为算力供给、开源基础模型服务。

  2024年初,云厂商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AI算力竞争,英伟达芯片断供后,高端GPU算力成为稀缺资源,汽车厂商和大模型公司需求激增,阿里云销售团队全员出击,在贴身服务中拿下关键订单,在OPPO总部,获得年耗1亿的订单,比亚迪、传音等企业都成为了阿里AIT算力客户。

  在GPU算力订单上,阿里云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字节的火山引擎,因为字节有足够多的高端GPU算力,因此,阿里云正加紧补足这一短板。据称,去年10-11月期间,阿里云花13亿元,以提高智算平台的硬件设备、算力支持及扩容需求;近日,有市场消息称阿里采购寒武纪15万片GPU芯片,虽然阿里否认,但决不是空穴来风,可见阿里增加算力的决心。

  目前,阿里云已经依托全球29个地域、87个可用区的分布式数据中心,提供算力服务。除了算力,阿里云因为有此前积累,在算力调度能力等上面更强,客户人脉关系也比字节的火山引擎有优势,在GPU算力需求量最大的汽车、大模型领域,拿到了不少的客户。

  AI算力销售的激增,确实为云厂商带来了第一波可观的红利,也成为阿里云短期收入增长的重要支撑,但长期来看,真正支撑市场对阿里云重新定价的,是AI会让阿里云再次开启一次商业模式的进化。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