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借鉴IPFS设计一套系统体系内流转的通证,将每个环节、每个节点、每个用户、每个角色、每个行为对这个体系的价值贡献用通证进行计价分配,获取这些物流节点资源时,使用通证进行交易支付。不同的是,物流网络系统的资源价值度量和行为价值贡献要复杂于IPFS。因为在IT网络中只有比特流,而在现实的物流网络业务中,操作、搬运和储存等环节的多样性和复杂度要远大于比特流。此外,定义可流通和交易的通证并非易事,价值贡献可以通过数字化方式锚定到承载企业的数字股权上,从而实现网络体系与生态的统一。全球用户的货币结算则依然依据当前现实世界的货币体系实现“生态的资本溢价分配”和“全球的货币结算问题”。
综上,用行政垄断或者商业垄断所建立的基础设施公共化,在实现上可能比较简单和直观,在现实中也有成功案例。基于新的思想逻辑和方法所构建的公共网络在实践上存在“由0到1”的风险,但也不失为行业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