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正霖《人民论坛》刊文:积极构建全体系的通航产业链

2021-12-24 16:22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领导民航勇立潮头,大刀阔斧进行市场化改革,民航事业快速发展,一跃成为航空运输大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民航一定要走企业化道路”,拉开了我国民航以“军转民和企业化”为核心的第一轮改革序幕。民航不再由空军代管,归属国务院,开始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改革。在对外开放上,民航勇于“第一个吃螃蟹”,1980年成立的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同年,通过国际航空租赁公司租赁了第一架波音飞机;1982年利用国外贷款建设厦门高崎国际机场。1984年批准成立厦门航空有限公司,这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航空公司。1987年,民航开始了以“政企分开、机场与航空公司分设”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初步形成了符合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民航自身发展规律的民航管理体制全新架构,民航发展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2002年,民航开始了以“政资分开、联合重组、机场属地化”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改革,形成了现代化民航管理体制。2004年,我国当选国际民航组织第一类理事国。2005年,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开始位居世界第二,一跃成为航空运输大国。201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把发展民航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民航事业跨越式发展,正朝着建设民航强国的宏伟目标昂首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航工作,两次视察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亲自会见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围绕民航安全、战略地位、发展目标、大兴机场建设、专机保障、支持国产民机制造、空域体制改革、疫情防控等方面,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民航”“发展什么样的民航”“怎样发展民航”等一系列事关民航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为新时代民航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民航事业跨越式发展,明确提出了“一加快、两实现”的民航强国战略进程,即:到2020年,加快从航空运输大国向航空运输强国的跨越;到2035年,实现从单一航空运输强国向多领域民航强国的跨越;到本世纪中叶,实现从多领域民航强国向全方位民航强国的跨越。

  矢志不渝、勇担使命,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取得新成就

  航空安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运输航空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和亿客公里死亡人数均为“零”,运输航空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5年滚动值为0。截至2021年10月底,全行业实现运输航空安全飞行134个月,连续18年确保了空防安全。

  航空运输规模大幅增长。截至2020年底,航空运输企业达64家;全行业运输飞机3903架、通用飞机2892架;颁证运输机场达到241个;定期航班航线总条数为5581条;定期航班国内通航城市237个(不含港澳台地区),国内航空公司经营国际定期航班通航62个国家的153个城市。中美民航之间差距越来越小,2019年已相当于美国的71%。未来十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航空运输大国。

  运行服务品质持续提升。倡行真情服务理念,以航班正常为核心的运输服务品质实现根本扭转,连续3年航班正常率超过80%。持续开展服务质量专项行动,先后推出无纸化便捷出行、机场餐饮“同城同质同价”、客舱无线网络服务、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RFID行李追踪系统等一系列措施,赢得广泛赞誉,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民航发展的获得感。

  民航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更加凸显。紧紧围绕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发展战略,统筹谋划行业发展布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截至“十三五”末,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2%的地级行政单元、88%的人口、93%的经济总量。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等一批重大工程建成投运,民航业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目前,全国各地规划了近百个航空经济区,其中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12个,民航业越来越成为地方党委政府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举全行业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定点扶贫县新疆于田县、策勒县全部脱贫,行业扶贫、对口支援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的创新格局不断优化。开展适航攻坚,国产ARJ21飞机顺利投运,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首飞。组建民航科教创新攻关联盟,首个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启动建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7项。飞行校验平台、机场行李系统、大兴空管自动化系统、民航客机全球追踪监控系统、跑道拦阻系统等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加快转化。

  应对突发性事件和重大风险挑战的能力不断增强。2019年,中国民航在全球率先停止波音737-8飞机的商业运行,消除安全隐患,彰显了民航大国的责任担当。及时对香港国泰航空发出重大安全风险警示并采取措施,有效防控涉及内地的输入性安全风险。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及时研究出台疫情防控指南,免费退改票、“第一入境点”、“五个一”、国际航班熔断奖励机制等措施,把机场作为战场、航线作为火线、客舱作为方舱,连续奋战、冲锋向前,为全国取得抗击疫情重大战略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大国外交、国际合作、维护公民海外利益中的独特作用愈发彰显。目前,我国批准加入26个国际民航多边条约,与127个国家或地区签署了双边航空运输协定,连续6届在国际民航组织当选一类理事国。我们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合作国家的民航合作,已经与97个沿线国家签署航空运输协定。圆满完成专包机、重要会议活动、海外撤侨、抢险救灾等一系列重大紧急航空运输保障任务。特别是去年疫情以来,民航接回大量留学生,为在外我国公民运送防疫救护包。哪里有党的召唤,哪里有人民的需要,哪里就有中国民航挺身而出。

  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效明显。以改革促发展,形成了“1+10+N”的深化民航改革工作总体框架,在运价改革、监管模式改革、通航法规体系重构、国企改革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行业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行政效率、监管水平和法治化建设加快提升。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