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下篇:物流技术装备产业如何防范断链之危

2022-09-21 11:29

  该来的总会来,关键是我们要做好两手准备,我们认为,脱钩,只是目前所走的弯路,从长远的未来说,打造企业全球供应链是必由之路。但在可预见的时间里,产业链本土化将是长期趋势,国内厂商将会逐渐成为全球高端物流装备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2、效益角度我们都希望制造出的装备“价廉物美”,然而价廉,即低成本,源于高效的装备制造工艺与有效的供应链,公司要生存发展,不但要有好产品,而且要有好的供应链。制约制造业企业降本增效的主要压力,则是来源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小规模生产状态供应链的作用可能显现不大,但是一旦进入大规模生产,供应链的作用就会凸显。我们在技术、产品上与西方成熟市场有差距,但在其供应链基础设施上更有差距,需要围绕高利润、低成本,快速响应的目标去构建。一个健康的生态圈里面有多个层面组成的,应该有供应商、集成商、相应的服务商组成,选择具备可持续发展优势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可有效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我国在集成系统装备领域,这是正考验供应链的地方,优势不明显,而这正是整个物流装备制造中利润率较高的,也是一个行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微信图片_20220908160212.jpg

  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管理,达到全局动态最优目标,以适应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市场对生产和管理过程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3、智能因素物流技术装备的演进历程,大致可以分为机械化时期、自动化时期、高柔性自动化时期、智慧物流发展时期,越向前,对供应链的依赖程度越高,智能化更需要强有力的供应链。在当下5G、人工智能皆大力发展的背景下,物流技术装备的智能化将上一个新台阶,同时,仰仗国外高品质元器件厂商的支持力度将会更大,在脱钩的威胁下,其断链的可能性在增大。对于高品质元器件,专家的流行观点是,我国设计能力并不差,差距在企业在工艺、材料和质量管控上都相对薄弱,因而制造出的产品多属于中低端,而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日、欧、美、韩等厂商。

333.jpg

  拿德国来说,主要生产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而中国处在供应链中游,从德国等发达经济体获得先进配件进行组装。比如拿卡脖子的芯片来说,我国材料产业和制造工艺均缺乏经验积累,因此这就造成了我们尚敢在芯片设计上同竞品叫板,但是在制造方面只能够碰壁和低头,不错,我国有个别企业,部分元器件具有竞争优势,但仅靠单一优势已不足以支撑,需要整个产业链的配合与提升。

          三、应对之策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判断,未来十年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作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一极的中国,必将受此影响。

  广阔的国内市场需求和改革开放的良好政策逐渐使我国成长为“世界工厂”和主要供应链网络中心,并建立起了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在脱钩的压力下,并不是脆弱地不堪一击。在产业配套方面,中国是全世界最全的,我们能够生产联合国工业产品目录中所有门类产品的全世界唯一国家,这是中国制造业体系的巨大优势,也是中国制造业具有巨大韧性的重要原因。近年,我国物流装备制造体系已经建立,产品体系完备、积累了相当的物资发展基础。因为物流装备行业产业链较长,几乎没有哪个企业可以独家提供物流系统项目中从软件到硬件的全部产品,提供从系统规划设计到设备制造安装的一站式服务,所以与上下游企业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十分重要。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齐全的工业体系与供应链网络,但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在高精尖领域还要仰仗西方发达国家。地缘政治大趋势的影响,已经改变了供应链领先企业的优先事项,全球化公司供应链体系建设需要在成本和运营效率之间权衡,重视供应链的敏捷,更要重视供应链的安全,以提高供应链韧性。目前世界各国强调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成为全球焦点,202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了《国家安全战略》等重要文件,强调重视供应链安全。愈来愈多企业及国家开始思考以“短链”取代“长链”,物流装备供应链条长且容易断层,提升各物流环节的衔接度和紧密度,深化制造业企业采购管理转型和优化势在必行。以“本土化”和“区域化”取代“全球化”生产的可能性。在双循环的基本国策下,物流装备企业在考虑国际化的同时,也应考虑本土化问题。说起供应链,还应注重供应链的运营,未来产品逐渐向定制品化方向发展,客户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单一的供应链难以适应不同业务的需求,就需要灵活的供应链体系。我国不断向供应链上游攀升,头部企业应将中国境内的部分产能逐步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上游集聚,智慧装备的东风促进了跨界融合,这种跨界融合、纵横联网,可以获取更多相匹配的资源,实现供应链的良性发展。智能供应链已被我国物流装备企业提到议事日程上,并开始探索实施,成为参与国际化竞争的重要抓手。人工智能对于供应链进化作用巨大,智能供应链的使命是创造价值。先进的物流技术装备的制造,需要供应链的加持与赋能,反过来,被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最新前沿科技赋能的智能物流装备,可以通过物流环节的改进明显优化或重塑供应链。供应链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考虑到随着技术的升级,关键零部件有一定的备胎,供应链具有韧性,面对突发的社会性冲击,具有完善应急预案,能够快速反应,供应链具有抗风险能力。

微信图片_20220908161719.png

  企业更应当看到危险背后的机遇,汲取转危为机的勇气,审慎对待制造业供应链的转移,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谋求发展自身核心竞争优势以增强应对外部危机的能力。在供应链管理中寻求新的优化出路,提升整体供应链活动的协调有序性。未来,供应链体系继续迭代升级,不断进化,进入到跨界融合的无边界变革时代,物流装备企业打造具备战略性、竞争性、技术性的高优质供应链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