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新能源叉车两大赛道优劣比较

2022-12-09 11:10

  进一步提升燃料电池电堆、系统的技术水平和降低成本,是未来氢燃料电池叉车市场竞争必须跨过的门槛,就目前来说,在商业化应用密切相关的指标上,氢燃料电池不敌锂电池。日本与中国新能源之路截然相反——那就是发展氢燃料电池,近年来,我国多项氢能利好政策不断涌现,“应用”成为国家规划及区域政策引导核心,2017年起,国家陆续出台政策推动氢能及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2020年,氢燃料电池加速进入示范导入期。各地都推出了发展氢能规划,着力培育氢燃料电池产业链,对氢燃料叉车未来是利好。在叉车细分品类中,平衡重叉车、牵引车在应用工况中与氢能较为契合,能适应零下30℃至50℃的工作环境。氢燃料电池存在的,比如“堆积泄漏的氢气”等安全原则问题,当前的技术,还不能赋能于叉车的广泛应用。和锂电池相比,许多人将氢燃料电池视为未来的技术,有人预计,2025年的中国叉车市场,电动叉车销量将达到100万辆,其中将有15%会采用氢燃料电池。

微信图片_20221202155910.jpg

  可以这样说,氢燃料电池叉车正处于“破题”阶段,国内叉车用户群体对于车辆一次性购置成本极为敏感,氢燃料叉车的发展想谋求更高突破,需进一步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三、互补才相宜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制造商们纷纷采用新能源技术为大众提供更为环保的叉车车型。在发达国家,电动叉车类产品的比例已经远超过内燃型产品,在我国还是以内燃叉车为主,当然,内燃式叉车价格较低,采购方便,柴油发动机较为可靠、动力强劲。

微信图片_20221202161305.png

  电动叉车最大的优势是环保优势,更进一步地说,智能仓库对于叉车的电路集成要求越来越高,内燃机叉车已经无法满足智能化要求,而电动叉车在这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在我国,天津港保税区的氢能规划的亮点是以氢燃料电池叉车为突破口,推动氢燃料电池车的规模化应用。另外,上海青浦区、北京大兴区均在打造氢能叉车示范运营项目,丰田、林德、合力、杭叉、诺力、吉鑫祥等叉车整机企业均已着手布局氢燃料物料搬运设备。相比氢能汽车,氢能叉车的应用场景封闭且固定,只需明确加氢点、布置加氢设备,同时仓储物流场景有较大面积的厂房屋顶,可进行光伏制氢,实现现场制氢和用氢,解决氢气运输难、运输贵等问题。由于不同地区能源结构差异,氢电池和锂电叉车将进入长期共存、互为补充的应用局面。分散的应用场景用锂电,集中的应用场景用氢能源,传统的工作环境,铅酸电池依然是不错的选择。电动叉车通常用于室内操作和其他对环境要求比较高的场所,例如电子、烟草、纺织、冷链等多个领域,特别是用于制药或食品行业等卫生敏感工作领域。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传统能源仍然是全球的主要动力,内燃叉车仍具有难以替代的地位,例如,较为对环境没有要求的传统制造业或室外作业场所,内燃叉车应用还比较普遍。新能源不是一把万能的钥匙,铅酸和锂电和氢能的互补才是因地制宜的办法。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战略是:以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为重点,其他多元化电池技术综合发展。

微信图片_20221202160748.png

  电池路线多元化是新能源时代的发展趋势,从多元角度说,以固态、钠离子、高镍多元、铝空气等为代表的众多新兴电池技术,将丰富新能源电池市场发展的多元化战略格局。叉车新能源的发展,需要的是铅酸电池的升级,锂电池、氢能源电池、新型材料电池等的竞争性发展。正如石油、煤炭、核能、光伏、水力等多种能源一样。吉利研发的甲醇汽车,从理论上说,在叉车上也可用,业界也推出丙烷叉车对使用环境的要求是透气性比较好,而且要远离明火,总之,叉车的新能源也将是多样性的。冷链物流搬运设备对低温的要求最为明显,比亚迪的铁电池技术,耐寒性可达零下40℃,在高温至60℃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工作。比亚迪叉车为欧美市场诸多用户打造的零排放整体解决方案中,其通过光伏+新能源叉车,设计出一整套新能源闭环系统。值得注意的是混合动力叉车在日本丰田和日产公司,以及欧洲的林德和Still公司的叉车上进行着应用。在这种混合动力驱动中,燃料电池将氢转化为电能,并利用其驱动电动发动机,依次在行驶过程中为电池充电。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叉车生产制造基地,应用强国,2021年根据中国叉车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叉车行业全年实现总销量 80.02 万台,同比增长31.54%,市场规模约500亿元。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一款充电时间短、使用时间长、性能稳定、可以承受高强度作业、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的叉车,但目前的技术优势,还不能完全支撑这一要求。

微信图片_20221202161040.jpg

  新能源应用在叉车上,是一个反复迭代,不断进行技术革新的过程,无论是氢燃烧叉车,还是锂电池叉车,在应用上都有不完善的地方,未来的路还很长。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