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旭敏透露,“慧眼神瞳”的开发之路可谓困难重重。试点之初,在对多个物流中转场监控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后,技术团队发现了一个难题:很多监控摄像头要么拍得质量不好,要么拍照角度不对。
“摄像头采集不到高质量的影像,再好的系统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郭旭敏说,挨了“当头一棒”的团队意识到,必须把相关的技术标准统一起来,确保采集到的数据质量过关。
为了盘点清楚现场的全部摄像头,团队成员纷纷下沉一线,对现场设备挨个进行调试。为了不影响场地人员正常工作,大家选择在货件量最少的时候进场,争分夺秒地开展排查工作,往往一个场地的硬件改造就得花费10多天。
在完成一轮盘点后,团队经过共同努力,最终完成了中转场分拣线设备的标准制定。“这不仅打通了全网的分拣线设备软件接口,也为‘慧眼神瞳’今天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郭旭敏相信,未来AIoT将在越来越多的物流新场景中完整应用,提高现代物流运作的生产效率。
智慧运输:
“人车货”跑得更精准
货品仓储、分拣更加智能化的同时,货品运输环节也在整合资源、不断完善。
步入江苏镇江惠龙易通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的信息数据中心,智慧物流的滚滚热浪扑面而来。墙上巨大的电子屏滚动显示着全国各地的即时交易信息,几十名工作人员目不转睛地盯着运输订单动态。“全国12万单运输交易在这里精准匹配、实时掌握。”公司董事长施文进说。
车找货,货等车——这是过去物流运输业信息不对称、配载效率低造成的普遍现象。一次偶然机会,施文进发现,很多从事货物运输的车辆经常空驶,造成能源和运力的巨大浪费。他突发奇想,能不能搭建起一个“网络货运”运输平台,将缺乏运单的车辆重新组织起来。
2013年,施文进创建惠龙易通平台,将货主、车主整合进来,只用一部手机,就能让等车或找货的用户随时发布信息,以最快速度找到离得最近的彼此。“至于运费支付、事故理赔等,统一交给平台处理。”施文进说,全新模式的智慧物流运输平台上线仅16天,就拥有了超1万名用户。截至目前,平台用户数量已经超过330万。
与此同时,公司还自主研发运营了“惠龙易通卫星定位监控平台”。“在我们的调度呼叫中心,可以实现所有运输业务的实时监控。”施文进介绍,一辆车什么时间出发、起点在哪、终点为何处,全过程都能在线上显示,“利用互联网借力借智,‘人车货’可以跑得更精准。”
物流运输过程中,如果有部分货物受损,客户该如何查询溯源?天翼智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给出了他们的应对方式:给每件货物都装上“黑匣子”。
这个“黑匣子”名为“天翼镖星”,是一个仅有名片1/4大小的芯片。每个芯片都采用了卫星定位、5G等技术。运输期间,不论是收货方还是发货方,都可以通过手机小程序实时查看货物的行进轨迹,并知晓货物在何时何地被打开,实现精细化溯源管理。
标准是推动智慧物流发展的重要基础。近日,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家标准委制定《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明确了智慧物流运载设备的标准明细,涉及保温集装箱远程状态监控、集装箱二维码通用技术规范和冷链运输保温箱技术规范等。专家表示,随着标准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物流智慧运输业将迎来发展机遇期。
智慧配送:
无接触服务成“标配”
在物流末端的配送环节,多类型自动化智能设备也在逐步普及,无接触服务逐渐成为送货“标配”。
12月7日,在北京市顺义区,一辆特别的“快递车”从京东快递后沙峪营业部出发,驶向街头。今年10月,京东物流率先在顺义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开始示范运营,第一期投入6辆智能快递车提供快递无人配送服务,上述“快递车”便是其中之一。
自主识别红绿灯、主动避让行人、保持靠右行驶……满载大小货物,智能快递车在道路上平稳行驶,直至中关村医学工程健康产业化基地才缓缓停下。随后,一位市民走到车旁,在车身屏幕上输入取件码后,打开车门,取走快递。
据悉,京东物流智能快递车最大可载重200公斤,可续航100公里,日均配送超200单,集成了高精度定位、融合感知、行为预测等10大核心技术,可以实现L4级别的自动驾驶。
对于一些路途较远的送货片区,快递小哥也无需再往返站点奔波,智能快递车可将货物运送到该片区,再由快递小哥送货上门。“通过‘人车共配’模式,快递小哥能提高个人工作效率,并获得更多经济收益。”京东物流智能驾驶运营负责人曲丽丽说。
从无人机投递包裹到无人机送餐,现实生活中,精准续航、智慧灵动的无人机正在将“配送员”的身份演绎得淋漓尽致。
阳澄湖大闸蟹属于高蛋白水产品,离开水后很容易腐败变质,对运输时效有很高的要求。据了解,一段完整的环湖运输路程在18公里左右,若采用陆运,至少需要1小时20分。
早在2018年,顺丰就获得了覆盖阳澄湖全湖面及周围部分陆地的空域许可,从而可以利用无人机运送大闸蟹。“与陆运一致的目的地,无人机10分钟左右即可送达。”顺丰速运苏州区总经理李佳说,无人机还配备冷运恒温箱和冷链记录仪,能通过后台实时查看温湿度情况,保证大闸蟹品质安全。
专家指出,整体来看,中国智慧物流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物流业务场景应用方面仍然不充分,大量的物流作业仍停留在原始阶段。此外,智慧物流技术装备在技术的原创性上还有待加强和提高。
“随着物流产业的不断扩大,今后行业的最大挑战与变化一定是技术更新带来的。”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物流技术负责人何田分析,到2025年,智慧物流会进入全新时代,全域数据生态等人工智能技术将助力实现物流全链路的高效自动化发展。“未来,我们要持续进行高效的技术赋能,不断提升整体配送效率与服务质量,保障物流全环节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