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机249架,上半年增加3架;顺丰90架,邮政45架,圆通13架,京东12架

2025-09-07 20:42

  从财报数据上看,“国家队”三大航的货运子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均取得了稳健的业绩,部分实现了利润的大幅增长。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上半年表现亮眼,实现营业收入109.35亿元,同比增长21.92%;归母净利润高达12.4亿元,同比激增86.15%。国货航正全力向“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迈进。其2025年一季报显示,“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业务板块收入同比暴增72.39%,成为利润增长的新引擎。公司通过完成混改和上市,形成了空运、货站、物流三大业务板块,并利用科技赋能,如通过物流可视化支持客户供应链信息流整合,提升数字化和个性化服务能力。东航物流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2.56亿元,同比微降0.26%;但归母净利润达到12.89亿元,同比增长0.9%。在营收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实现利润增长,显示了其卓越的成本管控能力。东航物流的战略核心在于“延伸”与“融合”。作为民航首家混改试点企业,公司积极推动产业链延伸,将物流服务嵌入产业价值链。同时,大力推进多式联运,特别是与中铁快运的战略合作,旨在打通“空铁联运”,构建覆盖更广、成本更优的物流产品。其数字化转型以EOS平台为核心,致力于打造智慧物流,实现从“传统货运”到“智慧物流”的深刻变革。南航物流上半年货运及邮运收入为90.80亿元,同比增长4.01%。净利润为16.01亿元,在三家中依然最高,但同比出现了小幅下滑。南航物流正通过数字化转型构建“端到端”的全链条服务能力。公司与京东物流合作开发一体化智慧物流平台,并自主研发“航油e云”等大数据管理系统,推动智能化运营。在业务创新上,南航物流针对新能源汽车、电子烟等特殊货物研发定制化解决方案,如创新使用国际中转“换单”模式,实现“一票货物、两程航司”高效衔接,显著提升了高价值货物的通关时效。

  依托核心业务的稳健发展,顺丰控股(含顺丰航空)上半年营收1468.58亿元,同比增长9.26%;净利润57.38亿元,同比增长19.37%。圆通速递上半年快递业务量148.63亿件,同比增长21.79%,市占率稳步提升;公司实现营收358.83亿元,同比增长10.19%;净利润18.31亿元,同比下降7.90%,主要受单票收入下滑影响。

  枢纽之战:从量的集中到质的协同

  2025年上半年,中国的航空货运枢纽建设不再仅仅追求货邮吞吐量的数字增长,而是向着功能定位更清晰、区域协同更紧密、运营模式更高效的纵深方向加速演进。

  根据民航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内地机场货邮吞吐量达1029.9万吨,同比增长9.2%,主要货运枢纽机场同比均实现增长。尤其是上半年中西部机场货邮吞吐量增至1029.9万吨,同比增长9.2%,区域发展动能显著。鄂州花湖、乌鲁木齐天山同比增速超50%,郑州新郑、成都双流、成都天府同比增速超20%。在“一带一路”2.0时代背景下,西安、乌鲁木齐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国际航线网络迅速拓展。乌鲁木齐天山、鄂州花湖、西安咸阳国际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速分别超过480%、250%、120%。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国机场货邮吞吐量排名第1-10位的依次为上海浦东机场、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首都机场、鄂州花湖机场、郑州新郑机场、杭州萧山机场、成都双流机场、重庆江北机场及上海虹桥机场。除重庆机场货邮吞吐量微降外,其余9家机场货邮吞吐量均实现同比增长。

  具体来看,上海浦东机场以191.0万吨的绝对优势继续领跑全国,其庞大的国际航线网络和完善的设施使其成为全球供应链的核心节点。广州白云(116.9万吨)和北京首都(74.6万吨)保持了传统综合性枢纽的领先地位。深圳宝安机场以14.1%的强劲增长位列第三,其动力源于大湾区的创新经济,大量高科技产品和跨境电商包裹通过深圳通达全球。鄂州花湖机场以60.6%的爆发式增长成为最大亮点。作为顺丰航空的核心枢纽,其“轴辐式”货运网络高效运转,验证了专业货运枢纽模式在中国的巨大潜力。郑州新郑机场以23.9%的高速增长领跑,这得益于其获得的巨额政府补贴和对周边制造业、跨境电商产业的强大承接能力。成都双流机场(21.7%)的快速增长,反映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国际物流需求旺盛。重庆江北机场是前十中唯一出现负增长的机场(-0.4%),这可能受到去年同期高基数以及成都两大机场货运功能增强带来的货源分流影响。

  挑战与展望: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突破

  尽管2025年上半年中国民航货运业取得了质效双升的成绩,但前行之路并非一片坦途。行业必须直面成本高企、竞争加剧和外部环境多变等多重挑战。

  首先,成本压力持续存在。航空物流的成本结构复杂,航油成本通常占总运营成本的30%-50%,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航司利润。尽管上半年油价相对平稳,但长期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此外,人力成本、机场收费等共同构成了刚性支出,在价格战背景下对企业盈利能力构成持续考验。其次,“内卷式”竞争亟待破局。市场的快速增长吸引了大量运力投入,但在部分航线上已出现供需失衡的苗头,导致“旺丁不旺财”的现象。2025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已将“综合整治行业内卷式竞争”列为重点工作。从根本上走出“内卷”,不能仅靠自律与监管,更需要行业找到新的价值增长点,从低水平的价格战转向高水平的价值竞争。最后,外部环境风险不容忽视。航空货运业作为全球贸易的“晴雨表”,极易受到外部冲击。地缘政治风险可能导致航路变更、成本增加;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贸易政策变动,如美国对最低价值包裹免税政策的潜在调整,可能会显著影响中美跨境电商业务;全球经济复苏的节奏与力度,将直接影响航空货运的需求基本面。

  展望未来,中国民航货运业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单纯依靠运力规模扩张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的竞争将是围绕供应链整合能力、数字化水平、服务创新和价值创造的综合实力的较量。从“运输商”到“供应链组织者”的转型,相信将是行业在不确定性中寻求持续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