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线下零售新生态报告:大卖场遭挤压,便利店逐渐风靡

来源: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 | 2017-09-30 09:37

  电商的冲击,“新零售”业态的出现,以及越来越精明挑剔的消费者,让线下零售行业的生态不断变化。线下零售市场中出现了哪些创新?企业应该把握住哪些核心人群?行业又将朝向哪些方向发展?
 
  近日,阿里巴巴旗下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口碑联合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基于口碑平台线下消费大数据,全方位洞察口碑用户及典型人群的消费行为特征,发布了《2017线下零售新生态报告》,以洞察线下零售市场的变革。

  一、大卖场遭挤压,便利店渐风靡
 
  《2017线下零售新生态报告》显示,线下传统零售行业自2014年起增长放缓,但依旧占据了整体快消销售中四分之三的份额。电商的快速发展是影响线下零售增长的原因之一,而消费升级是驱动快消品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

  消费者定期大型采购的需求下滑,主要零售商近年来纷纷遭遇关店潮,国内的Top10零售商自2013年以来门店数逐年下滑,传统零售的主要渠道大卖场的销售比重遭到严重挤压,销售份额从2012年的24.1%下滑至2016年的20.9%。

  与此同时,消费者日常购物、鲜食采购的需求在提升,且购物时更看重服务、产品多样、便捷。这让小而美的便利店在2015~2016年期间,销售额增长13%,门店数量以9%的速度扩张,并且在店铺快速扩张的情况之下,单店产出依旧能保持4%的增速。

  二、应对危机,大卖场转型成精品超市

  这对于仍占有份额优势的传统大卖场而言,既是威胁,亦是转型的方向。根据《2017线下零售新生态报告》显示,大卖场零售巨头们新开门店相比以往均更偏向于社区零售业态。如家乐福超市推出的Easy家乐福,跟传统大卖场门店相比,不仅更靠近居民区,让用户的购物更加便捷,还增加了生鲜、进口食品的比重以迎合消费升级趋势。
 
  与此同时,精品超市迅速扩张,传统零售商2017上半年新开门店中近一半都为精品超市。而消费者在精品超市消费普遍高于普通大卖场,尤其是贵州省的消费者,在精品超市的客单价,达到了大卖场的1.6倍。

  三、广东人和男性更愿意为便利花钱

  便利店的高覆盖率,以及丰富实用的产品和服务,能快速、便捷地满足消费者日常需求。即使同样的产品在便利店的售价比大卖场要高出近三成,仍有消费者愿意为便利买单。
 
  从口碑平台的便利店交易笔数来看,广东、江苏、福建这几个省份的消费者在便利店消费的平均笔单价要高于全国平均,尤其是广东省,达到了全国第一。

  除了地域,男性也更愿意为便利买单,在2016年1月~2017年6月的全国便利店的消费中,男性占比53%,而自动贩卖机的消费占比,男性更是高达63%。

  四、学生族精打细算爱优惠

  不同人群在线下零售的消费差异较大。例如,跟年龄稍长的职场小白领相比,18-22岁的大学生群体在超市的单笔消费金额低很多。同时他们很精打细算,使用优惠券的人群比例高于初入职场的年轻白领。与此同时,时间相对自由的大学生们更爱在工作日逛超市,避开周末的人群高峰。
 
  而28~35岁的成熟职场人士则更倾向于在工作日节约时间,高度依赖便利店,经常购买进口饮料和食品,早中晚三餐常会选择在便利店解决。逛超市主要集中在晚上下班后,选择的超市大部分都在生活半径两公里以内。

  此外,报告指出,中国零售业的发展与现状呈现以下八大特点:
 
  1、电子商务增长势头不减,将持续挤占线下零售的份额。

  报告称,到2020年,线上渠道预计将贡献整体零售25%的销售额。重塑门店组合、调整客户战略,找到跟线上购物不一样的利益点成了线下零售商生存发展的关键。

  2、线下仍旧是现阶段零售的主力阵地,但不同渠道有着明显不同的表现。

  报告显示,大卖场渠道整体销售额逐年下降,小而美的便利店渠道销售额占比逐年上升。至2016年,已贡献快消品整体渠道4.4%的销售额。对于品牌商来说,根据线下市场演变,平衡不同的渠道战略,变得至关重要。
 
  3、消费者诉求催生了中国便利店开店潮。

  报告称,中国便利店的门店数量以年均9%的增量迅速扩张。从全国来看,主要便利店零售商的区域集中度非常高,割据态势明显,但跨区拓展的苗头已然兴起,尤其是外资便利店零售商,正不断通过区域加盟与合作,迅速提升供应链议价能力,在区域内形成密集网点布局。
 
  4、传统大卖场迈进小时代。

  报告发现,与线上购物强调物美价优相比,消费者在大卖场购物时更注重购物体验,店员服务质量好、产品丰富多样、方便到达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三大因素。这一趋势为大卖场的转型提供了方向,从大而全转型小而美、多而精,零售巨头新开门店越来越趋向社区零售、精品超市业态。
 
  5、下线城市消费升级潜力巨大。

  随着经济增长和产业内迁带来的城市化进程加速,下线城市的消费升级潜力正在迸发。报告显示,与普通大卖场相比,贵州、重庆等地的消费者明显更舍得在精品超市花钱。为下线城市消费者提供合理的消费升级理由,挖掘新鲜的消费升级载体,将成为线下零售主要的增长引擎之一。
 
  6、消费升级对快消品市场增长贡献的重要性正在进一步提升。

  报告显示,2015年至2016年,销售增长的快消品类中有70%的品类都是靠消费升级来拉动增长。消费者对更优质产品和更健康生活的偏好愈发强烈,消费高端化趋势也愈发明显。以婴儿配方奶粉和即饮茶为例,两者的贵价商品增速分别达到30%和53%。
 
  7、18-35岁的年轻人成零售新生态的核心人群。

  报告显示,18-35岁消费者在整体零售销售额中的贡献占比不断增加,已成零售新生态下核心人群。与过往的主力消费人群相比,这些年轻消费者学历更高、收入更高,理性直接、追求品质,这对生产商、品牌商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8、线上线下融合格局已经到来,并将成为常态化存在。

  报告称,新零售时代,如何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建设自己的数字化能力,实现会员、数据、服务的一体化打通,值得每一个生产商和零售商深入思考。与以阿里口碑为代表的、有着丰富的用户标签的第三方平台合作或许是现阶段最好的运营全域流量的方式。

  以下为报告摘录: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