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箱子堆不下,国内却是无箱可用。
近期,洛杉矶港执行董事Gene Seroka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集装箱正在该港大量堆积,可放置的空间越来越少,要我们所有人都跟上这么多货物的速度简直是不可能的。”
而Container xChange的数据显示,本周上海的集装箱可用性指数为0.07,依旧是“货柜荒”。
根据HELLENIC SHIPPING NEWS的最新消息,洛杉矶港在10月份的吞吐量超过了980729TEU,同比增加了27.3%。Gene Seroka表示:“太平洋航线运量增长势头强劲,但进出口失衡状况仍然令人担忧,单向运量激增给供应链增加了挑战。从海外运至洛杉矶的平均每3个半集装箱里,只有一个箱子最后能装满美国出口货物出港,剩下都滞留在美国本土。”
一位新加坡贸易商表示,从缅甸到欧洲的运费已从10月份约800-1000美元/TEU涨至目前的4000-4500美元/TEU。最近几周,缅甸到欧洲的运费已上涨了两倍。 不仅是缅甸,亚欧航线涉及的所有亚洲大米产地都受到影响。由于欧洲几乎完全依赖集装箱运输来满足其籼稻进口需求,缺箱已成为供应商的一大难题。一家意大利大型磨坊对此表示焦虑:“我们需要来自亚洲的大米。”
这也就是说,亚洲箱子出去3.5个,只回来1个。
港口拥堵导致的船舶等泊时间延长是集装箱流转效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2021开年已经一个月,中国外贸企业集装箱回流不畅、货物排队的无奈仍在继续。自去年8月份以来,集装箱的需求和价格大幅上涨,出现“一箱难求”的情况。
外贸复苏之下,中国出港货轮纷纷满载而去,然而返港货柜寥寥,据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数据,中国每出口3个集装箱只能返回1个。
国内集装箱严重短缺,以致于大量外贸工厂开始自行限产,而大量空置集装箱却在海外堆积如山,造成塞港。
港口停泊的集装箱巨轮 图片来源:宁波海事局
空箱回流不畅 运费一再上涨
事实上,外贸集装箱从“一舱难求”到“一箱难求”,自2020年三季度末起愈演愈烈,延续至今。2020年年初,受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集装箱航运市场一度相当悲观,航运公司普遍亏损。
2020年下半年以来,国外港口拥堵严重、运作效率低下、船舶延误增加,导致大量集装箱滞留海外。加之国内出口需求旺盛,跨境物流出现了缺舱、缺箱、运价上涨等突出问题。
因为疫情扰乱全球贸易、空箱短缺,过去两个月里,从中国向欧洲运输货物的成本上涨逾4倍。1月8日,欧洲航线运价为每标箱4452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来源:上海航运交易所
“造成箱源紧张因素有四个方面。”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牧原介绍:
一是欧美疫情导致港口能力不足,集装箱班轮准点率下降,空箱不能及时派回中国港口;
二是我国出口企业经历去年“先抑后扬”的大波动行情,前三个季度国际班轮公司大面积停航,减少了上半年出口空箱派回中国的运力,下半年中国的出口形势又大幅超出行业预期,出口顺差出现新高峰;
三是每年10月开始,是我国外贸企业圣诞节前的出口高峰,境外工厂生产效率下降,更加依赖于中国的外贸商品,用箱紧张的情况一直延续至今;
四是美西、美东航线运价的快速攀升,大量箱源调到美西、美东航线,欧洲航线箱源更加紧张,这种紧张又蔓延到亚洲其他港口。
中国船东协会日前在上海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集中总结了造成运价持续高企的六大因素:
①疫情影响下,进出口箱量的严重失衡;②国外港口效率低下,大量空箱无法回收;③运力充分投放,港口拥堵严重;④新箱产能短期难以扩容,新箱造价不断攀升;⑤集疏运体系需要进一步畅通;⑥船舶资金高昂。
外贸形势的复杂严峻不容忽视,中国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2021年1月14日谈到2021年中国外贸情况时表示,针对海运物流不畅、集装箱“一箱难求”的问题,有关解决措施正酝酿出台。
“商务部正会同交通运输部等相关部门采取政策措施,增加海运运力,稳定市场运价,千方百计畅通国际物流。同时针对企业面临的其他共性问题和突出困难,完善贸易政策工具箱,稳主体、稳预期,稳规模。”李兴乾透露。
有分析称,中国出口企业“缺箱少柜”的状况短时难解,并将贯穿2021年上半年,回归供求平衡仍需整个产业链的畅通。
集装箱“一箱难求”的背后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集装箱相关企业20.51万家,2020年新注册企业4.59万家,同比增长40%。从地区分布来看,山东省以3.35万家企业排名第一,广东、江苏紧随其后,深圳、广州、青岛则是排名前三的城市。
① 山东广东江苏排名省份前三,深圳广州青岛位列城市前三
从省份分布来看,企查查数据显示,山东省的集装箱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达3.35万家。广东省和江苏省则分别以3.03万家和2.12万家居于第二和第三位。此外,河北、河南、上海、安徽等省市也排名前列。
从城市分布来看,企查查数据显示,集装箱相关企业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其中,深圳市的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达1.35万家,广州市和青岛市分别以1.12万家和1.02万家居于第二和第三位。上海、苏州以及天津的集装箱相关企业数量排在前列。② 2020年新注册企业4.59万家,同比增长40%
2011年以来的十年之间,集装箱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递增。企查查数据显示,2011年共注册相关企业0.44万家,2020年集装箱企业的注册量和增速达到了十年之最,共4.59万家。同比增长40%。
从企业类型来看,企查查数据显示,集装箱相关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数量最多,占所有企业总数的90%。从行业分类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达13.09万家。
从注册资本来看,注册资本在100-500万元的相关企业数量最多,占比约为36%。注册资本在500-1000万元和100万元以内的相关企业数量分别占比24%和20%。
敢不敢生产!
事实上,集装箱制造销售产业与航运产业发展休戚与共。当前,一方面集装箱生产企业正在开足马力保市场供应;另一方面在疫情之下,大家仍不敢贸然扩张产能。
航运界人士预判,集装箱短缺现象仍将持续至2021年一季度,因此国内已有大的集装箱公司,不敢贸然接下明年第二季度的订单。
“主要是对未来的市场前景不敢判断。”刘萌告诉1℃记者,目前疫情持续,集装箱制造企业也担心接了外部订单之后,对未来的市场发展无法判断,如果订单接到明年第一季度,可以保证供应,同时不至于让市场过乱,因此大家都希望有这样一个稳健的举动。
“现在市场紧缺,我们完全可以疯狂上马产能项目、购买设备,让工人加班加点生产,但是长期来看,这会打破全球集装箱市场的供需平衡关系。”刘萌表示,全球贸易的集装箱需求量仅有几百万TEU,一旦出现集装箱产能过剩将是严峻问题。
目前集装箱的使用年限为10至15年。“在产能快速一次性释放之后,明年或者后年呢?产业链的发展还是需要细水长流。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