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埃斯顿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达25.49亿元,同比增长17.50%。这一财务表现印证了公司在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回暖及国产替代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的强劲发展势头。
据MIR睿工业数据统计,埃斯顿工业机器人出货量首次超越外资品牌,登顶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首位,市场份额达到10.5%,不仅引领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还将市场国产化率提升至55.3%。
目前,埃斯顿通过“通用+细分”市场战略,针对细分市场为客户进行定制化开发,不断拓展应用场景,保持在新能源、金属加工、汽车、电子、焊接等细分行业的领先地位,并参与了三座锂电行业灯塔工厂、全球首座光伏灯塔工厂、全球首座煤机行业灯塔工厂和一座工程机械行业灯塔工厂的建设。
此外,埃斯顿正从基础工业制造逐步向高端装备制造应用突破,特别是在汽车制造、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领域,实现了高端制造能力的全面提升。
▍自主研发创新助推汽车、重载等高端装备制造转型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新能源化、轻量化与智能化转型,工业机器人在该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埃斯顿凭借“核心部件+本体+场景应用”全链路自主化技术积累,在汽车制造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埃斯顿打造全工艺流程完整解决方案,在冲压、焊接、钻铆、压铸、打磨、涂覆、视觉引导、智能搬运等领域将机器人与工艺深度融合。埃斯顿高精度六轴机器人已批量应用于多家头部车企生产线,树立多个行业标杆项目。此外,埃斯顿联合车企开发的柔性化产线解决方案,成功打入海外市场,持续拓宽全球化布局。
在汽车重载领域,埃斯顿表现尤为突出。埃斯顿推出全球领先的700KG级工业机器人,该机型采用自主研发的动力学算法和轻量化结构设计,可广泛应用于重工装备、汽车、建材等行业。凭借这一突破,埃斯顿重载机器人成功入选工信部《首台(套)重大技术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4年版)》,成为国家高端装备标杆。除此之外,埃斯顿即将在今年工博会期间推出高达1200KG国产最大负载六关节机器人,弥补国产机器人空白。
埃斯顿全面掌握了工业机器人的核心底层技术,其自主研发的高性能伺服系统具备卓越的动态响应特性,为重载机器人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保障;核心控制器采用开放式架构设计,支持多种工艺包的集成与定制开发;统一的软件平台实现了运动控制、工艺应用和数据分析的深度融合,为客户提供了更加灵活高效的解决方案。
埃斯顿以南京为研发中心,整合东南亚、欧洲、北美等全球研发资源,构建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研发布局和多层次研发体系,其机器人产品凭借硬核实力通过多项权威认证,包括120000小时MTBF证书、欧盟MD指令,北美NRTL标准(UL1740、Z434)、CE等国际标准的安全认证,标志着埃斯顿机器人在稳定性、可靠性和耐用性方面达到了行业顶尖水平,能够满足汽车行业对设备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的严格要求,为大规模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坚实保障。
埃斯顿在汽车点焊领域实现了全方位突破,其产品研发体系以自主创新为核心,构建了完整的技术生态。公司开发了多款点焊专用机器人,包括ER220B-2650、ER220-2700等型号,采用高刚性本体与高性能电机结合,通过全动力学模型的速度提升算法,显著提高了工作节拍和生产效率。自主研发的焊枪伺服电机和核心电控系统,兼容各大品牌焊钳,无需现场调试即可直接使用。相比传统通用电机,埃斯顿焊接机器人的电机长度缩短了30%,最高转速可达5000+rpm,最大过载能力高达300%。其专用点焊工艺软件可提高易用性及调试效率,适配多品牌焊接控制器,支持工具切换,实现多工艺应用,满足汽车制造现场高效、稳定、智能化的需求。
行业应用方面,埃斯顿解决方案已覆盖汽车制造多个关键环节。在重庆某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埃斯顿提供了集智能化、柔性化、数字化于一体的焊接生产线,突破了新能源高压油箱智能焊接制造关键技术,实现了自动化率100%的生产目标。
在汽车蒙皮、车门等零部件焊接领域,埃斯顿机器人凭借高精度运动控制技术,确保了焊接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对于白车身点焊,埃斯顿定制开发了多款专用机器人,这些设备具备负载在线辨识、自学习振动抑制、场景适配调试等先进功能,能够保证机器人始终处于最佳性能状态。
伴随商用卡车智能化产线效率及柔性化要求不断提升,对重负载、长臂展、高柔性工业机器人需求不断增加,埃斯顿基于自主化核心机器人技术,相继推出ER220B-2650、ER220-2700、ER350-3300 机器人,在埃斯顿伺服系统的强劲驱动力加持下,具备行业领先的高刚性,高精度优势,配备成熟的点焊工艺软件,完美满足白车身焊装线的应用场景。
埃斯顿在汽车行业整体布局深远,已与比亚迪、五菱、柳汽、理想、奇瑞、吉利等主流汽车厂商及供应链体系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公司产品覆盖了汽车覆盖件冲压、焊装、总装等多个制造环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埃斯顿正成为中国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技术推动力量。
▍航空与轨道交通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埃斯顿凭借在重载、高精度运动控制与智能化焊接方面的技术积累,正逐步深入航空制造与轨道交通两大高端装备领域,助力国家重大装备自主化与智能化升级。
在轨道交通领域,埃斯顿积极参与转向架、车体等核心部件的智能化生产线建设。以中国中车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装备企业,正在推动“黑灯工厂”和全流程自动化产线的落地。埃斯顿为浦镇、大连、株洲三家中车子公司提供产线,实现兼具“数字化+拼装+焊接+物流+检测+下线”的黑灯工厂,以其先进技术和质量的特点成功打造轨道交通行业标杆。
埃斯顿通过柔性随行工装+立体库转存实现0秒换产,颠覆了传统工作站生产所需的5-10分钟换产时间,有效满足中车新工厂的生产节拍要求。Rapid深熔焊工艺可实现4mm熔深焊接,Tandem双丝焊接工艺熔敷率可达到25kg/h,大大提高客户焊接生产效率。焊接工艺软件与多品牌焊钳兼容能力,使其能够无缝接入现有数字化产线,支持MES系统集成,实现焊接过程的数据追溯与质量监控,为客户打造无人化、可追溯的智能焊接车间。
在航空制造领域,埃斯顿进一步扩展至航空智能装配、发动机叶片自动化识别称重排序与发动机整机扫描。埃斯顿推出的全国产化高精度机器人,具备高负载、高刚性、高精度等特点,可应用于飞机结构件装配、舱门对接等关键环节,实现了航空航天智能装配领域关键核心装备国产化替代。同时,埃斯顿开发了叶片炉批号自动识别与称重排序系统,集成上下料、视觉识别、抓取摆放、称重排序、数据管理等功能,实现叶片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追溯与工艺管理。数字影像整机检测系统则专注于航空发动机外部轮廓自动化扫描与建模,检测零组件装配间隙,提升检测效率与一致性,逐步应用于航空产业链关键环节。
▍结语与未来
埃斯顿正持续深化在工业机器人工艺能力方面的投入与创新,致力于提升在高端制造应用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依托自主核心底层技术和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不断突破精密焊接、高精度装配等关键工艺难点。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和解决方案优化,埃斯顿将进一步拓展机器人在高端制造场景的应用边界,提升国产机器人在复杂工艺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随着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埃斯顿将继续发挥中国本土供应链的效率优势,持续优化成本结构,构建全球化服务、研发和产品交付能力,打造全球化的核心竞争力。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