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CeMAT ASIA
在刚刚闭幕的上海国际物流展上,京东与菜鸟,这两家物流运营商,都带着自己研发的物流装备产品亮相了,试图与专业的物流装备制造商一决高低,二者之间也暗暗较劲,那么,作为电商两大对手的京东与阿里旗下的两家物流公司,在研发方面的实力如何呢?我们在这里PK一下。
一、同打科技牌
京东物流与菜鸟,是电商两大竞争对手京东与阿里的旗下的物流公司,都在支撑母公司电商平台的高效运转之外,也为外部客户提供物流服务,同时,二者又有一个共同点,打科技牌,作物流装备与系统的研发与生产。
1、是物流公司,也是科技公司
京东物流与菜鸟,即是响当当的业界物流服务商,同时也是物流装备科技的主要研发商,这一特质,在有着“全球物流技术风向标”之称的2025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CeMAT ASIA)上得到验证。
展会上除了来自物流机器人、工业级无人驾驶等领域的900多家优质物流装备制造商外,还有为数不多的物流服务商,也携其研发的物流技术装备产品亮相,其中就有菜鸟与京东物流。
在展会上,京东物流首次发布了智狼扩展版、天狼四向车、自动分播墙(端到端版)三款“狼族” 机器人。刘强东曾自问,“我们会不会被技术抛弃,会不会因为没有跟上技术发展导致丧失机会”。可见,其一直对物流公司科技发展有清醒的认识。
自2021年上市融资以来,京东物流明显加大了物流科技的研发力度,近三年(2022年~2024年)研发投入累计超100亿元,比号称“物流界科技狂人”的顺丰还高出不少(近三年70亿元)。至于菜鸟的研发经费,也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大数目。
即然是科技公司,研发物流仓储装备产品,那就有专利,还需要有商标,专利上,京东物流与菜鸟都可以说是洋洋大观,在商标上,也有布局,比如2025年初,京东物流分别申请了“战狼”、“群狼”、“公狼”、“母狼”等商标。
菜鸟与京东的研发的产品,多次获奖,比如菜鸟整套数字化物流系统获得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最高奖项——吴文俊奖,这也是物流领域的唯一获奖项目。更为重要的是,京东物流与菜鸟的技术布局正在改写行业规则,比如京东正为配送无人机制定12项行业标准。
2、从单装到大脑
纵看京东物流、菜鸟的科技研发道路,可能有这样一条线索,那就是从早期的单品到系统,再到今天的整体解决方案,而“亚洲一号”,则是京东物流科技的集大成者。
说起单品,当属京东物流研发的大量仓储自动化设备——“狼族”系列产品莫属:智能物流车被称为“独狼”;用于末端配送的物流无人机被叫作“飞狼”;仓库搬运机器人AGV是“地狼”;仓库的自动分拨墙为“保姆狼”;用作抓取和码放货物的机械臂名叫“异狼”;包括了飞梯机器人和搬运机器人的仓库货物搬运解决方案,称为“智狼”。
单台装备怎样协作工作,这就需要全盘考虑,单品逐渐走向系统,比如升级后的智狼标准版由“搬运机器人 + 飞梯机器人” 组成,聚焦 12 米内中高层仓储,精准完成“定位 - 取货 - 对接”全流程。
更为重要的是需要研发物流中枢,或者称为大脑。单品可以说是单兵,要组成集团作战,需要指挥部,超脑就是其指挥部。
在这次上海国际物流展上,京东物流展示了一款面向物流场景的AI大模型——超脑2.0,能实现在物流场景下,对人、车、货等要素,进行优化和调度,这是生成式AI逐步在物流行业落地的范例:优化仓储布局、运输路线规划、预测库存需求……
具体地说,在京东物流超脑AI大模型的智能调度下,“狼族”机器人之间可实现互联互通,在仓储环节进行智能协同,形成协同军团:天狼四向车负责高密度存储转运,智狼系列聚焦 “货到人” 拣选,自动分播墙承接分拣分拨,智狼穿梭车支撑超高存储——从入库到分拣,全流程闭环协同。
而菜鸟的研发路径也与京东大同小异,先单品而后系统,再大脑,这一点,从菜鸟去年与今年参加CeMAT ASIA展上的展品可看出端倪。
2024年菜鸟物流科技首度亮相展会,展示了自主研发的物流无人车、料箱智能存拣、RFID一物一码等一系列物流科技产品,主要是单品为主。其实菜鸟研发的快递领域技术成熟的双层单车交叉分拣机,解决行业痛点的智能贴标机,都在物流装备行业占有一席之地。
而到2025年参展时,菜鸟以“自动化·数字化·AI”为主题,呈现一站式智能物流科技全景:从黑科技自动化产品到数字供应链软件阵列,实现全链路数字化与自动化升级,当然,现场还有单品——无人车与智能硬件实景演示。
展会上,菜鸟推出数字化中枢,包含OTWB(订单、运输、仓储和收费管理系统)一站式仓配管理平台、供应链咨询、控制塔系统以及智慧园区管理方案,将全方位支持企业的供应链的可视化、透明化和智能化管控。
说起单品,相比京东,菜鸟更深入,甚至涉及到物流装备的零部件的研发上,包括伺服驱动器及电机等自研新品,从装备到元件,菜鸟都有所涉猎。
最令人注目的当属RFID为代表的菜鸟物联网产品的技术突破,例如CNR1分立读写器、CNR2集成读写器、RFID吊顶防盗器、RFID盘点小车、RFID通道门等UHF RFID(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产品,形成了生态圈。
3、实战是第一要义
推动技术从方案落地为实战能力,是京东物流与菜鸟的第一要义,其实他们也有比其它物流装备制造商的特殊优势,他们自主研发的黑科技产品,几乎都在618、双11实战中得到充分验证。
京东物流与采鸟既拥有科技基因,又拥有实际物流场景,具有扎根物流的优势。
研发物流装备,需要物流积累的数据为基础,需要场景去验证,而京东物流与菜鸟,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物流服务商,具备这样的条件。
比如京东物流在中国,运营着1,600多个仓库和由云仓生态平台上第三方业主经营的2,000多个云仓,京东物流的超脑2.0的全新升级,是基于数亿用户、千万级SKU和世界领先的智能仓储群中流转产生的海量真实数据打造的,在实战中得充分“淬炼”。
而菜鸟一直持续将AI等技术与产业、运营做深入结合。从应用层面来看,菜鸟的物流科技能力也经得起考验。菜鸟基于自有物流场景自研的亚洲最大机器人仓库、全球最大跨境仓,经过实际运营被证实具有显著的提效降本能力,逐步开始完成商业化。
当一个技术走到成熟期,他们往往可以利用成熟的产业链和规模效应,将其产业化做到极致。因此,他们推出的产品是经过大促实战检验的成熟技术方案,最突破的优势就是适配性强,比如“狼族” 机器人各款设备功能与场景适配性突出,比如京东的自动分播墙(端到端版)采用立体分层设计,覆盖订单分播、逆退分类、小件集包等场景,广泛兼容易多种商品件形。
其实,物流科技领域的竞争,技术固然重要,但只拼技术也不行,京东物流与菜鸟还拥有两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既懂物流又懂技术:其他物流科技巨头大多是技术背景出身,更多的是“技术驱动”,而菜鸟与京东物流则是“技术+场景”驱动,这源于他们本身就有物流业务,在自己的物流场景中打磨了技术,再实现技术的商业化。
二是既有客户基础也有信任基础:他们长期在国内与全球性品牌合作,彼此之间更加熟悉,也更容易获得客户的信任,这一点是其他物流科技企业卷都卷不动的,这种综合性的能力让他们在全球物流科技竞争中具有较强的优势。
因此,京东物流与菜鸟物流科技的核心产品,是在国内极为丰富的场景中被锤炼出来的,无论哪个拎出来都很考验技术能力。
研发的终极目标是落地。京东物流与菜鸟都有丰富的落地场景,并有强烈落地的主观能动性,拿京东来说,用于仓库自动化的“狼族”产品的应用进程更快,以“智狼”为例,已于2024年在京东仓内规模化部署近万台。
近日京东又宣布未来5年投入300万台机器人、100万台无人车和10万架无人机,以技术重构物流,实现从电商平台向智能供应链服务商的转型,达到规模效应与技术红利的双重释放。
无论是京东物流的黑科技,还是菜鸟的科技产品,都是为了服务于一个目标:物流的降本增效,他们的终极目标,是成为行业智能基础设施的构建者和生态规则的参与制定者。
二、各有聚焦点
综上所述,京东物流与菜鸟都是科技实力雄厚的物运营商和装备制造商,如果硬要说出二者在科技研发上不同点,那么,可从以下三点说起。
1、国内国外
与京东相比,菜鸟更注重国外,这与菜鸟的发展战略密不可分,年初,伴随着阿里集团整体战略调整,菜鸟战略重心重新校准,出售丹鸟之后,彻底放弃了国内市场的配送,放开手脚冲击国际市场。
菜鸟更聚焦于全球化和科技,重点发展“国际物流”和“科技”两大主线,这不仅标志着物流运营基础施的投入向外,而且也包括物流技术装备的行销也向外拓展,因此,“掌握硬核科技”是支撑其加速科技出海的具现化表现。
今年以来,菜鸟物流科技海外销售规模同比去年保持双位数增长。自动化分拨、自动化仓储以及数字化解决方案不仅覆盖东南亚、南美和中东等新兴市场,也全面进入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渗透到当地邮政及快递公司与快消公司的物流供应链中。
据报道,菜鸟已向罗马尼亚当地头部快递公司SameDay连续交付四大自动化分拨中心,在亚太区域,菜鸟向越南头部快递公司交付越南南部最大的自动化分拨中心。还在西班牙、巴西、新加坡等地交付自动化分拨系统,同时也为多家跨国集团在欧洲、亚洲和美洲等多地的仓储和分拨自动化升级提供从设计到施工的全链路解决方案。
菜鸟自动化和数字化项目已在全球28个国家落地超过600个,菜鸟在加速布局科技出海,用新技术重新定义全球跨境物流。
2、仓内仓外
毫无疑问,菜鸟与京东物流都注重仓内装备的研发和系统技术方案的解决,都是“AI重塑仓储新范式” 的践行者。但相比之下,京东在聚焦仓内之外,更聚焦仓外的运输设备、末端配送的布局。
而菜鸟研发的诸多智能化产品,更多地是赋能仓储,比如菜鸟东莞沙田3号智慧枢纽分拨中心,入库安检区采用的是快递领域最新的单件分离-六面扫-高速安检设备,是中国跨境电商小包领域的首创应用,通过集成叠件分离设备、六面扫和高速安检机,并结合自主研发的线上判图系统与视觉算法,实现安检流程全面升级。
京东物流的技术布局呈现“三段式” 战略:不仅仓储智能化、而且同样重视运输无人化、配送多元化。
运输环节的无人化突破更具颠覆性,京东X 事业部研发的 L4 级自动驾驶无人重卡已完成京沪高速干线测试,单车载重40吨,油耗较传统卡车降低15%。
前两天,京东联合制造乘用车就是大新闻,其实,京东早已在物流车上有所成就,今年7月,京东物流公布了自研无人轻卡——中型货车,载货空间(24立方米),续航可达400公里,主要用作大型仓库到配送站(前置仓)的物流配送,运载量是普通货车的3倍。
京东的这款无人轻卡拥有L4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搭载了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等多种类传感器的融合感知方案,能识别复杂的路况,稳定而安全的完成运输任务。
据了解,这款无人轻卡,也与京东最近公布的造车一样,由广汽旗下祺迹汽车提供整车生产,而被称为无人卡车灵魂的自动驾驶软件算法则由京东和祺迹汽车共同研发。
9月京东物流宣布第六代无人智能配送车进入规模化商用,同样具备L4级自动驾驶的能力,货箱容积4立方米,最大载重1000公斤,可用于城区内配送的“最后一公里”。
当然,在无人配送车上,菜鸟也有不错的产品,菜鸟L4级公开道路无人车已面向全国销售,在30多个城市和地区上路运营。京东也是配送无人机的研发应用先驱。
而菜鸟呢?秉承国际化路线,专心打造分布全球的智慧物流枢纽——目前已经在全球建立了18个海外分拨中心,超40个仓储设施,著名的有比利时列日、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国香港等核心枢纽。
菜鸟全球供应链履约中心,仓内拥有成熟的仓储自动化系统,通过双深位料箱超高货架、箱式仓储机器人(ACR)和潜伏式顶升机器人(AMR)协同作业,配合仓储WMS系统与自动化WES系统,实现高柔性、高密度存储、高系统效率的订单履约。
菜鸟在马来西亚建成东南亚最大自动化仓时,能针对性设计“双深位料箱货架+箱式机器人”系统,处理潮玩品牌日均十万级SKU的复杂订单。
再比如菜鸟香港eHub全面接入RFID(无线射频识别智能芯片),成为香港首个RFID全场景覆盖的智慧货运中心,此举将RFID技术融入智慧货运中心的卸货、安检、存储、出库全场景后,包裹运转时效将提升30%以上,荣获2大国际认证。
3、内部外部
可以肯定,京东物流与菜鸟二者都通过技术优化自身运营效率为出发点,但相比之下,京东的科技产品更注重内部的使用,而菜鸟则较早地沉淀的一系列物流科技行业解决方案推向了市场。
京东物流的技术投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技术重构物流成本结构,将履约能力转化为京东生态的护城河。比如无人配送车,京东除了自研的无人车外,也外采第三方的无人车产品,新石器是京东在末端配送场景下的主要外部采购方。
而菜鸟更偏重于为行业客户提供实用且经济高效的技术解决方案,菜鸟科技外部客户两年增长三倍,比如菜鸟物流科技帮助某头部车企解决了多品牌多类型AGV联合调度与混场运行难题,做到最大同场调度超1000台AGV。
近日,业内盛传菜鸟科技拿下“神秘”全球客户,斩获数亿美元科技大单,菜鸟能够拿下多家全球大单,代表中国物流科技“出圈”,既是对其在技术领域深厚底蕴、卓越实力的肯定,同时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物流核心技术的认可,说明中国科技已经成为“平视”全球物流科技巨头能力的对等博弈者。
为此,菜鸟已经在美洲、亚太地区、中东和欧洲等地设立了物流科技本地团队,保障多个全球项目的合作与交付。
当然,京东物流的产品也向外出售,比如智狼机器人,就正面向外部客户使用,并且其自研的智能供应链系统已向茅台、蒙牛等300余家企业输出,2025 年技术服务收入突破 50 亿元。
三、胜负在未来
不可否认,京东物流与菜鸟发挥脱胎于互联网公司的优势,科技为先、数智化为先,依托中国制造的供应链优势,迭代出了高性价比的自动化技术能力,而且物流与科技两大方向,正在成长为相互反哺的生态循环圈。
技术投入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边际成本递减”。京东物流的成本优化呈现 “三阶段” 特征:短期投入、中期平衡、长期盈利,菜鸟也在研发与投入之间做平衡。
研发的开放性熟很重要,京东开放的智能物流平台吸引大疆、亿航等300余家企业接入,形成“技术-场景-数据”的正向循环,除此之外,决定未来胜负的还是取决下面两大因素。
1、智能化速度
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京东物流首度发布两大核心科技成果——“超脑大模型 2.0”与“异狼具身智能机械臂系统”,代表物流行业告别“辅助决策”、迈入“具身执行”的全新阶段,二者的协同效应,为行业智能化型提供了可落地的技术标杆。
物流“超脑大模型2.0”,全面走向Agentic,实现智能设备的自主决策。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决策体系,超脑大模型2.0可将千万级别变量模型求解时间缩短至2小时内,动态调整物流最优规划,通过多个智能设备协作,大幅提升物流供应链作业效率。
京东物流“异狼”具身智能机械臂是一项世界级突破性创新,依托先进的视觉感知系统,能够实时解析包裹的尺寸、形状、材质等特性,从而生成抓取的决策方案,并通过高精度运动控制技术实现高难度复杂动作与毫米级操作精度。
超脑大模型以智能决策中枢身份完成全局物流数据解析、非标包裹处理方案制定,异狼机械臂则作为终端执行核心,将这些优化决策精准转化为仓储码垛场景中的高效操作,形成“云端智能—终端执行”的完整运转闭环。
更重要的是这两大研发产品有自主学习能力,超脑大模型2.0可自主学习,而具身智能技术赋能“异狼”机械臂在真实生产场景中自主学习,快速迭代,不断提升各项技术指标,可构建了“感知-决策-执行-进化”的智能闭环系。
它们还可以在1:1映射物流世界的全链路数字孪生物流网络中,不断进行自我博弈与推演,成为一个可以“不断自我进化”的供应链生命体,实行物流装备从“机械化作业”向“认知化智能”加速跃迁。
未来,这一生态由京东物流内部亿级供应链数据和上千个供应链场景打磨,可为客户提供全景GIS、精智地址、位域洞察三大方向的赋能,从而使一个以“自主进化”为内核的产业生态圈正在加速形成。
2、人才梯队
京东在2016年成立了研发物流科技的X事业部,并发布了智能配送车的第一代,2018年,孔旗加入X事业部,几乎同时加入的还包括朱伟铖、庄立等人,这是京东物流无人车的核心班底,实力不俗。
然而,2021年之后孔旗、朱伟铖、庄立等人离开京东,共同创立了九识智能,专注于物流无人车研发和销售,有媒体爆出,九识智能和京东之间存在着知识产权纠纷。
直到今年8月底,京东物流引入了智能配送车项目的新负责人:自动驾驶方案提供商元戍启行的技术合伙人蔡一奇。近期,京东“造车”供应链的人才招聘也已经展开。10月中旬,在招聘平台脉脉上发现,目前京东汽车已释放多个岗位。其中,零售事业部算法岗年薪最高可达123万元。
德意志银行在发布的报告中指出,中国企业在高端制造与服务领域持续构建全球性价比与质量的双重优势,中国的颠覆性创新力正重塑产业竞争格局。借此东风,物流装备制造业要领先世界,为全球物流智慧生态圈贡献特有的中国技术与中国方案。
市值800多亿港元,营收达到1828亿元京东物流,与其当量差不多,运营全球15亿包裹的菜鸟,介入物流装备的研发,是行业之幸,而现象级的科技创新成果,往往会带来生产力重大变革,京东物流与菜鸟在未来可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结语:凡是过往,皆是序章,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二者的碰撞与竞争,将如何推动物流装备制造业的进步,让我们拭目以待。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