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自京东物流
随着电商的出海与我国制造业的向外拓展,位于头部的中国快递企业无一例外地走向海外,然而,各快递企业因属性、基因的不同,实力的不一,而走的是不同的出海之路,差异化的竞争模式,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国快递企业波澜壮阔的出海画卷。
在今天这个中国物流出海的下半场,这些快递企业将采用什么样的策略与办法呢?如何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呢?其最终效果如何呢?让我们在此分析一下,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概论
相较于国内快递市场的激烈价格战,国际物流赛道,尤其是跨境电商物流,具备客单价高、利润空间大、增长潜力强的特点。快递企业聚焦海外,是为了逃出内卷?当然是,但更为深远的社会责任与现实意义是,为中国制造集体出海打造更有性价比的通道。
当跨境电商从“流量红利”转向“效率竞争”,当制造业出海从“产品出口”升级为“全球布局”,客户的需求早已超越“把货送到”的基础层面,转向“用物流重构竞争力”,各快递企业别具一格的出海之路,正是对以上要求的及时精准的回应。
世界很大,各洲各国的情况不同,中国快递企业的出海要有的放矢,比如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由于近年来经济增长迅速,消费潜力巨大,成为物流企业“走出去”的主要阵地。再比如阿塞拜疆、沙特阿拉伯等国家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成为连接欧亚的重要物流枢纽,中国快递企业有的是机会。
据说,全球三大快递巨头UPS、DHL和FedEx在发展过程中也是通过出海实现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毫无疑问,对于快递企业来说,中国市场仍是其基本盘,但海外新兴市场则是“增长引擎”,谁能抓住不同市场的增长红利,谁就能重新定义自己的边界,于是,中国所有的快递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这片广阔的市场。
二、顺丰:航空强筋骨,收购拓市场
顺丰是中国快递的NO.1,在出海上也不含糊,近日,福布斯发布的“2025福布斯中国出海全球化领军品牌30强”、 顺丰是唯一上榜快递物流公司,这标志着中国快递出海生态进入一个高度专业化、体系化的新阶段,那么,顺丰是无何取得这一成绩的呢?
除了与生俱来的实力,还得益于顺丰出海的两大战略:一是航空货运机队与鄂州货运机场,一是收购式扩张,这是顺丰的出海的支点——航空筑就壁垒,兼并实现跨越。
先说航空优势。没有电商体系做背书的顺丰,与依赖电商平台出海的物流企业不同,更多是依赖大型企业的商单,如精密仪器、医疗器械、造车零部件为主的高端制造业单量。顺丰重资产自购货机、自建机场的策略正迎合了这些企业所需要的高端、安全与效率的要求。
航空货运能力是顺丰海外物流业务布局的核心和关键,顺丰拥有全国最强大的航空货运机队,截至2025 H1,顺丰现运营包含波音747、767、757等共110架全货机,形成强大的自营航空干线。
并且顺丰主导建设与运营着亚洲第一的航空货运枢纽——鄂州机场,或称花湖机场,是中国首个以货运为主的民用机场,亚洲最大专业货运机场。这一模式比较类似于当年的FedEx,抓住高价值、高时效的高科技业务需求,在航空快递领域形成领先优势。
2025年上半年,顺丰持续加密全球航空干线,全货机国际航班超过6800架次,同比增长84%,通达欧美亚主要经济区域的国际航线达52条,货运吞吐量比2024年同期增长超100%。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已然成为顺丰全球核心航空货运枢纽,全球物流网络的核心节点。
再说兼并跨越。顺丰通过资本运作、购入国际物流优质资产,加快了快递业务出海速度。作为国内快递“龙头”,顺丰是“出海”最早的民营企业,2009年就开始布局国际业务。在当时,顺丰出资55亿收购DHL在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地区的供应链业务,目的就是通过学习整合DHL这种有近百年历史的国际物流巨头管理团队和相关科技技术,为出海做准备。
2024年,顺丰出资175.55亿港元,大手笔拿下泰国嘉里快递100%的股份,借力嘉里物流在东南亚深耕多年积攒的物流网络,顺利实现弯道超车。在此之前,嘉里物流宣布收购法国公路货运公司Business By Air SAS多数股权,以巩固其在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的地位,股权穿透来看,Business By Air SAS成为顺丰推进欧洲、非洲业务进程的重要力量之一。
正如王卫所言,尽管国际业务已取得进展,但这“还不够”。顺丰需要一个更广阔、更国际化的资本平台,以便能更灵活地运用资本力量,加速全球业务扩张与战略布局。
于是,顺丰通过努力,于2024年11月27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快递行业首家“A+H”上市快递公司,募资净额25.48亿港元,主要用于加强国际及跨境物流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港股市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枢纽,在此上市的顺丰可以更便利地进行跨境资金的筹集和运用,更好的在海外市场拓展业务、投资并购。
三、极兔:来自国外,走向国际
2015年,一家名叫极兔速递的快递公司在印尼街头悄然出现时,没人想到,会在十年后成为全球快递版图上最耀眼的黑马。
严格意义上说,极兔不算中国土生土长的快递企业,而是来自东南亚,在中国快递市场算是后来者。在中国市场站稳脚根、顺利登陆港交所之后,开始了出海的进程,布局中东,远走南美,这个曾在东南亚书写快递辉煌的公司,借外来之风进入中国之后,再一次走向海外,(想要了解详细情况的读者,可参考本公众号2025年7月25日的原创文章《极兔的出海经》)
依托东南亚市场成长壮大起来的极兔,一直把东南亚作为出海的主场,龙兴之地,就是今天,极兔在东南亚优势无人超越,市占率连续五年蝉联榜首,2024年增速达到28.6%,2025年一季度,增速达50%,领跑全球。
2020年,极兔以“拼多多盟友”身份杀入中国市场,此后将人才、设备、模式等中国经验带到海外市场,走出了一条别样的中国快递企业出海路。的确,极兔在海外创立之初便带有全球视野,国际化基因。
相对于国内出海的快递企业,诞生于东南亚的极兔更熟悉当地市场;而相对于东南亚本土的竞争对手,极兔核心管理团队的中国背景,以及它在中国市场历练出的经验,又成了它掌握的一种独特资源。
极兔更大的野心在于全球化扩张,落脚点就是围绕全球化而展开的。中东地处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核心战略位置,自古以来就是全球陆上贸易的枢纽,于是,极兔把中东选为其海外第二战场。
2022年开始,极兔将业务扩大到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埃及等中东市场,是第一家布局中东的的亚洲成规模快递运营商,在卡塔尔世界杯中,极兔选中梅西作为品牌代言人。
中东是极兔的绿洲,目前极兔在中东的目标市场主要是以沙特和阿联酋为核心,二者对区域的辐射影响很大,跑通的模式,可复制到周边国际。南美则是极兔的未来,极兔把成熟的中国经验输出到南美市场,目前两个着力支点是巴西与墨西哥。
极兔在巴西的“物流革命”,正在以“本土化创新”重构市场规则,从深入毛细血管的末端网络,到击穿行业痛点的签收率解决方案,极兔用中国智慧证明,实现了拉美物流的“不可能三角”。透过巴西的模板,人们足以窥见极兔在南美洲的前景和全球化野心。
极兔独特的“区域代理模式”与“直营+加盟”混合运营体系,为其走向世界创造了强大的武器。而极兔的出海策略,始终紧跟电商平台的扩张步伐:在东南亚,绑定Shopee、Lazada;在全球,拿下Shein、Temu、TikTok等跨境电商业务;把自己嵌入电商增长的链条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2024年,极兔交出了一份堪称“教科书级”的成绩单:全年营收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全球市场全面盈利,而就在一年前,它还深陷11.6亿美元的亏损泥潭,2023年10月,极兔登录港交所,成为当年最大IPO,借助香港良好的融资平台,加速开拓中国之外的市场。
作为国内成立时间最短,上市最快的快递公司,极兔全球化扩张之旅,在争议中一路前行。也许,不久的未来,极兔不再是黑马,而是领跑者,但极兔要完全证明自己,还需时间的考量。
四、菜鸟:割舍国内,聚焦出海
年初,伴随着阿里集团整体战略调整,菜鸟进入后阿里时代,剥离部分与电商强关联的业务,专心做底层物流网络服务,而近日完成了3.62亿元出售丹鸟物流的交易,本质上是一次战略减负与资源聚焦的精准操作,从此,菜鸟聚焦于“国际物流+科技”两大方向,(关于菜鸟走向国际的详细内容,可参考本公众号2025年8月22的原创文章《走向国际,菜鸟有哪些杀手锏?》)
出售丹鸟之后的菜鸟,彻底放弃了国内市场的配送,放开手脚冲击国际市场,可谓是东边不亮、西边亮。其实早在2023财年其国际物流收入占比为47.4%,高于其国内的46.2%。
作为中国较早踏上国际化征程的物流企业,菜鸟的全球化基因早在2014年便已埋下。不可否认,菜鸟的出海是与阿里的出海协同进行的,比如以欧洲为例,速卖通占据西班牙跨境电商平台42%的份额后,顺着阿里系的网络,菜鸟也在西班牙自建网络。
菜鸟的国际物流业务包括三大部分——跨境电商快递、海外仓供应链、本地快递,其中致力于“中国走向全球”和“全球走向中国”的跨境包裹运输,使大家最为熟悉。
轻装上阵的菜鸟,对国际物流全程各种物流基础设施核心资产有坚定投入,致力于通过基建+运力的深度耦合,在出海上进行重构与突破。目前,菜鸟已拥有庞大的海外基础设施,比如吉隆坡、香港、比利时三大eHub(数字物流枢纽)全面启动,在中国香港、西班牙、法国、墨西哥等核心市场的本地配送网络也在加速拓展。
上面说过,菜鸟锚定的两大发展主线是出海+科技,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里的科技,不仅是对菜鸟自身物流运营的赋能,更为重要的是科技输出,(本公众号11月7日的原创文章《菜鸟与京东物流的科技实力进行过Pk》)
先说菜鸟科技对自身的赋能。当单纯的基建扩张触及边际效益递减的天花板,技术成为破局的唯一密钥,当技术穿透物理壁垒,当数据驱动链路协同,物流出海的边界就被重新定义。
菜鸟的科技能力,穿透其中的壁垒,将物理网络的潜力释放到极致;菜鸟的科技积淀,使其能将电商领域的算法能力迁移至物流场景,对“技术-业务-场景”进行深度重组,同时,不盲目追求“极致时效”或“最低成本”的单一维度领先,而是运用算法巧妙平衡时效、服务与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菜鸟已形成自我进化的生态系统:物流的每一次包裹流转都为科技创新提供数据养分,而算法迭代又反哺物流效率提升。
再说菜鸟科技的对外输出。物流科技也是菜鸟出海新引擎,例如,菜鸟向巴西当地一家头部跨境物流公司交付国家一级自动化分拨中心,帮助其快递分拣效率提升7倍;菜鸟在一些国外自动化分拨中心的投标,客户要求六个月的实施周期,菜鸟只需要两个月,预计2025年全年菜鸟物流科技海外增速将超过国内。
从菜鸟身上,我们看到了物流科技或许将成为中国企业从价格战中抽身,引领新竞争格局的关键。
五、京东物流:仓为节点,链联四方
在国内,京东物流背靠商流,以仓储供应链见长,其国际拓展也沿用国内的重基础设施建设(仓储体系)和打造一体化供应链的模式。从自营快递、海外仓到航空干线,京东物流正在撬动全球供应链版图,加速构建全球一体化供应链物流体系。
京东物流的出海,在方向选择上与其它快递企业不同,而是以海外仓与供应链为主。在国内,京东就以擅长供应链的运营而闻名业界,走向海外,京东还是以供应链为突破口,从本地电商到全球供应链,京东物流正不断在全球供应链中埋下关键棋子。
这也符合当前的形势,中国企业出海策略正经历从单纯产品出口向综合产能与供应链服务出海的转型,在此过程中,供应链服务的国际化需求愈发凸显。而京东物流在供应链上的布局反映了中国物流企业在全球供应链多元化与数字化趋势下的应对策略。
京东物流持续将欧美市场作为重点布局地区,目前,已在两大市场构建了以海外仓为核心的高效协同的供应链网络。去年披露的京东物流海外拓展“三年计划”:其目标是建设覆盖全球主要国家的供应链物流网络,通过自身一体化的供应链物流优势,为海内外品牌大客户进行服务。
海外仓,是京东物流出海的重要节点,其布局,由来以久。自2020年以来,京东物流就开始了海外仓等基础设施的布局。2021年在中东最大的自由区——迪拜杰贝阿里港落地了首个自贸仓;2022年,京东以5亿元人民币买下英国米尔顿凯恩斯物流仓库;同年10月,以3.68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连锁超市Tesco位于英格兰北部城市唐卡斯特的一个配送中心;2023年4月,京东又斥资约合21.43亿元人民币,收购了高盛位于英国的大型物流资产包。
进入2025年,京东海外仓布局按下了快进键,全面升级出海战略——全球织网计划,计划在年底前将海外仓储能力翻一番,2025年上半年已新增30个海外仓,目前全球运营超130个海外仓。
在海外仓的地域位置上,京东物流也相对全面,目前已在欧洲布局约30个类型多样的海外仓,以海外仓建设为核心,在欧洲主要国家搭建了自营仓储网络和协同仓,形成了辐射英国、德国、法国、荷兰、波兰、西班牙、意大利等主要欧洲国家的供应链物流网络。比如京东物流荷兰芬洛1号仓已承担高端成衣品牌香蔻慕乐17个欧洲国家、上万个SKU的订单履约。
通过整合仓储、中转枢纽、跨境运输和本地配送,京东物流正在构建一个完善的供应链网络。在持续构建海外供应链的同时,京东物流进一步精进海外仓的运营流程,通过仓内引导式作业实现海外仓内作业流程标准化。
京东物流出海,除了海外仓、供应链这两大杀手锏,还在航空货运上有所作为,目前,京东物流已拥有10架波音737-800全货机,这不仅仅是航空运力的增加,更是京东物流完善全球供应链的战略拼图的重要举措,在跨境干线上掌握主动权,从而实现“仓到仓”的高速直连,形成区域性物流闭环。
不有一点需注意,京东物流与菜鸟都是以电商为背景发展起来的物流企业,但京东物流的海外之路却与菜鸟不同,如果说菜鸟的全球化是以跨电商业务为基础的,锚定的市场是电商包裹,而京东在经过不断试错,在2025年的出海战略发生根本性转变:不做跨境电商,只做本地电商。
6月,京东物流在沙特阿拉伯推出首个海外全新自营B2C快递品牌JoyExpress,9月,宣布JoyExpress正式进军美国尾程配送服务市场,相比以往通过合作伙伴模式触达海外市场,京东开始把“端到端”的能力直接复制到海外,而海外仓的布局则为其布局尾程配送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六、三通一达:量力而行,各有特色
中国快递市场中的“三通一达”,在资金充裕方面,与背靠大树的菜鸟和京东物流相比,不在一个纬度,就是与直营快递,专做商务件的顺丰,也有差距,因此,他们的出海之路是量力而行,各有特色。
1、中通
作为“通达系一哥”的中通快递,2014年就成立中通国际,跨出了“出海”第一步。然而,在出海上,中通和国内一样,依然秉承平稳的发展路线,航空货运是出海的利器,而中通直到今年才成立货运航空公司,并在湖南打造成世界级货物集散枢纽。
中通快递董事长赖梅松曾表示,中通快递的战略是“做强主业,积极出海”,意思是首先要把国内市场主业做强做优,再积极拥抱并提升能力出海,先国内,后国外。
这不代表中通无所作为,2017年中通就开始深耕柬埔寨,并有较大的成效,如今,柬埔寨中通已发展成为以快递业务为核心,集海外仓、快运、商业等业务板块于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公司,打造从“工厂到用户”“田头到餐桌”的全链路管理,年助力上千吨中柬优质农产品热销海外。
2、圆通
圆通,是民营企业里随顺丰之后,拥有自已航空货机的快递企业,其在嘉兴投资122亿元打造的航空货运枢纽——“东方天地港”,也在向顺丰鄂州机场看齐,但作为加盟制企业,圆通在国际化上,具有自己显明的特点。
在国际化过程中,圆通坚持三个“跟随”,即跟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跟随跨境电商的发展,跟随中国企业出海步伐。比如去年7月,圆通国际快递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邮政运营商成立合资企业,开通中哈快递物流服务,就是这一精神的体现。
3、百世
和菜鸟一样,百世集团在将国内快递业务以68亿卖给极兔之后,并没有停步于其在东南亚的脚步,而是集中精力在东南亚大显身手。
放弃国内B2C快递业务,深耕B2B供应链及海外能力的百世集团,在东南亚的重点市场上,拥有分拨中心33个,网点1261个,覆盖7个国家,今年,一季度,东南亚市场包裹量达15.4亿件,同比大增50%,增速领跑全球。
据透露,百世国际下一阶段主要任务将放在持续完善中国、东南亚和北美间的B2B2C和跨境业务网络上。
韵达与申通,在出海上也有布局。尽管“三通一达”最近几年都在加速出海,完善仓储、分拣、配送等服务,但其与顺丰、京东、菜鸟等巨头相比,海外影响力仍然较弱。
七、中国邮政:家国重任,低调内敛
如果不局限于快递,从大物流角度来看,出海的大潮中,不乏国家队,比如中国物流集团、中国邮政、中铁快运、中远海运、中国外运,他们具有相当的先发优势,以及拥有铁路、航运等资源优先权,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物流出海派系,一举一动也代表着行业风向。
如果从快递角度来看,中国邮政,是快递队里的唯一国家队,也从业时间最早的快递公司,更是世界级巨无霸。2024年,以865亿元的年利润位居全球邮政行业第一,领先美国邮政、日本邮政、法国邮政……在世界500强榜中排名第107位,当然,这里也有邮政金融储蓄业务的重大贡献。
虽然中国邮政在消费者眼里很平淡,其实是一个令顺丰和京东都不敢等闲视之的强大对手。
中国邮政不仅仅是一家追求利润的企业,而是担负着家国重任,承担着国家赋予的责任与义务。凡是地图上标注的任何地方,比如偏远的乡村,边疆的无人之境,其它快递企业不去,邮政则要使命必达,中国邮政的坚守,不仅仅是一场商业行为,更像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公共事业。
有人调侃,有两种快递最为可怕,一种就是东风快递使命必达,另外一种就是邮政快递,只要在中国境内,就能给你送到,前者是卫国家,后者是为民生,相得益彰。
因此,邮政的出海之路,意味着“官方背书”,意味着“有送必达”,南极考察站设立邮政服务机构是世界各国的一贯做法,通过邮政记录、展现南极考察的历史,是一种国家话语权的象征,中国邮政在这里设立了邮局,也就是说,中国主权延伸到哪里,中国邮政的服务就提供到哪里。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邮政是中国快递的底线。
在拓展海外市场方面,中国邮政起步较早,充分发挥网络通达全球的优势,为打通国际物流大动脉,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主动服务国家“双循环”战略,扩大出海通道。比如,中欧班列“邮政专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品牌,已经开通了13条铁路运邮线路。
在决定国际高端时效件竞争力的航空货运领域,中国邮政也拥有仅此于顺丰的航空货运机队,截至2024年底,邮航拥有42架全货机,运营54条航线事实上,其实,中国邮政是我国第一家全资拥有航空公司的快递物流企业。
更为硬核的是中国邮政有庞大的数据资源——五个最顶尖数据库,这五大数据库,就是中国邮政在大数据时代领跑全球的基础。
作为国家队,中国邮政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有更多机会与国际国内物流巨头合作。比如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与中国外运达成战略合作,抱团共同出海;比如中国邮政在边境地区积极与FedEx(TNT)等国际巨头合作,拓展跨境公路邮线,将其寄递服务触角延伸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万国邮政联盟是商定国际邮政事务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成立于1874年,中国邮政代表中国是其中的一员,标志着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全球邮政治理。中国邮政通过万国邮联的多边平台,与世界各国邮政紧密合作,实现了业务通达全球174个口岸、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八、不为人知的出海快递团队
其实,还有需多在国内人们知之甚少的专业第三方跨境出口电商物流服务商,在国际上也是耀眼的新星,他们是纵腾、递四方、燕文、扬程、盈和、锦联、腾信、联宇……
比如,从中国走出去的跨境电商快递公司iMile,成立于2017年,总部设于迪拜,目前业务已覆盖墨西哥、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约旦、阿曼、科威特、澳大利亚等新兴电商市场。得益于对市场的深耕,以及长期的派送实操、优质后台技术、良好的客户口碑,iMile 已成长为中东Top1的跨境电商物流服务公司。
九、结语:谁为王者?
中国快递物流出海热始于2014年,然而并非坦途,需要突破文化、法律、市场等多重边界,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但经历十年的呕心沥血,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发展面貌。
《2025中国快递业国际发展指数》显示,中国快递业国际发展指数为77.9,同比提升10.5%,我国快递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正在逐步增强,正在获得更多国际用户的认可和信任。
那么,在众多出海快递企业中,谁为王者呢?有资料显示,从国际视角来看,中国快递企业出海的前三强是,中国邮政、菜鸟网络、极兔速递。其实,顺丰也是中国快递行业出生活费的一支国际化劲旅?从规则制定者到科技驱动者,从本土运营到全球布局,顺丰的国际服务能力提升之路,正是中国快递企业全球化的缩影。
但于国际快递巨头来比,中国快递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一句话概括:大而不强。快递出海,是中国标准输出的一部分,而标准输出代表着硬实力及背后的话语权,然而,纵观全球快递行业,中国快递出海,仍在等待巨头。
即使将三家中国快递“顶流”加在一起,也还和UPS一家有不少差距。要做世界王者,单量、效率、基建、口碑,这些素质一个都少不了。认识差距,才能缩小差距,中国快递企业还需要通过国际市场的历练,进一步锤炼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世界并不太平,贸易摩擦、汇率波动……均可能影响快递的出海节奏,这是客观因素,主观上呢?快递企业自身要认识不足,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功夫,培养实力。
快递网络的全球化其实需要长期布局和大量投入,这就涉及怎么去平衡长期投入与短期收益,有所为有所不为,秉持长期主义的发展心态。
全球化就是本地化,只有将中国经验和当地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化发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是中国快递企业在全球业务中的一项重要发展布局方向。
走向全球,快递企业必将直接面对与FedEx、DHL等物流巨头的竞争,目前,从业务量上来看,我国不少快递企业远远大于国际同行,但是在营收和利润上,差距可以说是天地之差。
与国际距头的竞争,与国内出海的其它快递企业竞争,发展策略是“差化的价值创造”,而中国物流企业正在全球市场中积累经验、寻求差异化定位的长期努力与尝试。国际市场是巨大的,各地情况也大不相同,你有优势的地方你来做,我有优势的地方我来做。快递企业不能包揽天下,不是所有的业务都能做,大家都是各有所长。
为了有效应对挑战,中国快递企业需要跨越传统界限,与更多行业企业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全生态链的出海模式。比如2023年,京东物流先后与英国包裹投递商Evri以及法国邮政旗下国际快递公司Geopost达成战略合作,联合打造覆盖中欧、中英的快递物流服务。而在出海过程中,中国快递企业在协同合作、更高效地利用彼此的网络和资源方面大有可为,应联合起来,经验互享,共同织好快递出海网络。
快递企业的本质永远不会变,出海的玩家们,需在竞争中不断试错、调整,可能永远没有最优解,复杂的市场需要多元化的解决方案。12年一个大周期,曾经在国内快递界出尽风头、在全球市场经历残酷的洗礼后的中国快递企业们,在下一个12年,是该交作业的时候了。而在这个快递出海的队伍中,部分企业有望成长为一个更市场化的全球化快递巨头,显示中国力量的到来。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