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区域物流的新进展及2008年展望(三)

来源:本网专稿 | 2008-02-20 10:04

    “十七大”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总体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强调了“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以及“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既确立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格局,又明确了未来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区域物流作为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重要支撑环境与条件,需要加快发展。2007年,我国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中获得较快发展,并为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与条件。由于目前对区域物流系统的划分缺乏一定的标准,对区域物流的分析基本沿用了区域经济的划分方法,但从区域性的物流服务发展特点出发,在大的区域范围内,由于区域经济战略发展格局的改变,也形成了一些具有发展特点的局部区域物流系统。

    三、东北地区

    1.辽宁

    为营造物流环境,促进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辽宁提升物流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了物流业的发展力度。一是推进大连航运中心建设。制定了航运中心发展规划,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入实施阶段,加上航运中心相关港口的快速发展,如营口港规模过亿吨,并依港口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以及中石油大连LNG项目启动等,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基本框架初步形成。二是构建物流服务体系。辽宁七城市联手打造“物流圈”,大连市将培养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宝钢大连物流中心揭牌,我国第二个保税港区通过国家验收,华能集团将在营口港建设煤炭中转基地,大连港联手中石油建30万吨原油码头等。三是加快重要物流枢纽城市的发展。如大连国际物流中心、国内最大专业化汽车滚装码头的建设,以及沈阳大型物流枢纽中心、沈北新区仓储物流、沈阳近海经济区物流港、东北最大医药物流基地和沈阳铁路枢纽、沈阳空港物流、铁岭物流中心等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发展。此外,在国际物流方面,辽宁积极推进中朝路、港、区一体化合作项目和沈阳保税区建设。

    2.吉林

    吉林在汽车物流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物流业发展领域和服务范围,形成了物流综合发展的格局。包括:一汽物流中心成为东北最大内陆港,投资12亿元建设商业与物流一体化的商业经营中心,率先完成物流支付方式改革,首个24小时监控物流中心成立,规划建设欧洲石陶建材物流仓储园区,长春携大连共同谋建集装箱干港和敦化经济开发区物流园建成运营等。

    3.黑龙江

    随着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规划的实施,黑龙江物流发展逐步呈现产业发展与物流联动的格局。黑龙江省四大物流区域蓄势待发,基本形成泛哈大齐物流区域、哈牡绥物流区域、佳木斯城市群物流区域、边境口岸国际物流区域四个物流区域,各个区域物流特色产业与物流发展之间出现联动趋势。此外,黑龙江积极发展仓储业,建设粮食物流基地和粮食加工与物流项目,加快建设区域国际物流中心。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