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经营”战略可谓上世纪流通领域变革的最大特征。 连锁经营之所以成为一种比较流行的商业业态,是因为它实现了统一进货、统一配送和分散销售,因而能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具有价格、质量、管理、品牌效应等方面的优势。而统购分销的商业模式正是通过配送中心这核心一环节实现的,配送中心的工作效率和运行状况直接决定和影响连锁经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说配送中心是连锁企业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基础。
配送中心作用重大
在国外,连锁零售企业通常都建有自己的配送中心,其根本作用在于通过高度集中的采购与配送,使连锁企业实现理想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配送中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购分销,形成经济规模,降低流通费用。
连锁企业实行统一采购,由配送中心将商品统一送到各个门店,保证了各门店商品的规格、品种和质量,可以降低门店的外部交易成本;统一送货,可以协调分配运输工具,选择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降低商品的损耗;统一检验,对商品编号入库,减少了门店的采购、检验、库存等费用,从而降低物流成本。随着进货量的增加,物流的规模效益将更加突出。
(二)减少门店的库存,提高商品流通效率。
在传统的购货方式中,零售商不可能从一个供应商那里得到所有的商品,而供应商的商品也不可能都是零售商所需要的,这样由于信息交流的不畅,影响了商品流通速度。而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可以及时地为门店提供其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因此可以使门店库存量很小,提高了商品流通效率。
(三)提高了连锁企业与供应商的密切关系。
连锁企业庞大的销售网络对供应商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此,其大批量进货可以得到优惠的价格折扣,厂商双方容易结成利益共同体,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连锁企业通过将其商品销售信息反馈给供应商,取得对产品生产的影响力。
(四)促进连锁企业的业务发展。
配送中心承担了商品的统一配送任务,使得各门店不用分散精力与供应商打交道,从而可以专心于商品销售,扩大业务规模,保证利润增长。
自建配送中心比例较低
曾有业内人士提出,在中国,如果达不到10亿元的存货量,建设配送中心是不经济的。可见,配送中心的建设必须建立在一定的规模基础上。但由于目前国内多数连锁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自建配送中心的数量并不多。因此,就现有的情况看,国内一般规模连锁企业的统一配送比例很低,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商品种类多,配送要求高,配送效果不尽人意。
连锁企业销售的商品品种繁多,涉及食品、日用品、家居装饰等,对配送的要求高。而不论供应商是直接配送模式还是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因企业实力与配送服务水平偏低,致使配送效果大多不尽人意。
(二)统一配送率低,运作难度高,传统物流资源难以适应。
由于零售企业的销售量受随机因素和其他人为因素(如促销)的影响较大,导致连锁门店的配送量波动大,订货频率高,时间要求相对也比较严格。对于仓储空间有限的门店,一般要依靠加快配送频率来满足需求,有些小型便利店甚至要求一天送货两次,而且配送过程有时间窗限制,如限定某个时段到货。同时,目前连锁企业统一配送率低,缺乏高效率的物流运作系统,导致物流成本高,物流成本占企业销售额的比例达到百分之十几甚至更高。运作难度的增大,使传统的以单一运输和仓储为主业的物流公司难以适应。
(三)专业人员缺乏,管理落后。
连锁企业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专注于配送中心建设研究的专业人员不多,在制定物流方案、开拓物流市场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专业人才都十分欠缺。而在管理方面,当前我国的配送中心的管理还没有形成规范化和信息化,配送中心的集、配、送等作业环节没有形成一套规范的流程。或者,有的配送中心已实现了作业规范化,但只停留在对商品的处理上,缺少信息技术手段。多数企业计算机的应用仅限于配送中心作业环节与事务管理,而货物组配、运输车辆的送货路径规划、库存控制与优化、配送中心的物流成本控制等方面却未能采用计算机管理,使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较低。
信息化之困
连锁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稳步推进的过程。如今的信息化已经从包括采用收款机、条码设备、POS系统,发展到运用MIS/ERP系统实现整个商业管理、营销过程的全面信息化,再到引进CRM理念并采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支持销售。
连锁企业最初的实物管理主要依靠进销存系统,它实际上是从财务系统派生而来的,后来又不断加入一些运营管理系统。在连锁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中有一个关键问题,即以财务系统为核心还是以运营系统为核心,前者关注的是成本和利润,后者关注的是实物——商品。
早期的连锁企业的管理系统一直是以ERP系统进行
物流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大多数企业在进行信息系统开发时,通常直接外包给软件公司,或者购买现成的管理软件。由于软件公司对连锁经营行业了解不深,软件的专业程度不高,造成信息系统与连锁企业的实际业务流程之间存在错位。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物流信息化标准,国内很多中小型零售企业在物流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数据代码和单据格式不统一,各企业自成体系,难以实现信息数据共享。
物流外包的难题
在连锁企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和配送技术是支持其经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型连锁企业都有一套强大的自营或第三方物流支撑系统。从国内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连锁企业自建配送中心的不多,物流多采用外包的方式,或由生产企业、经销商直接送货。
理论上,“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强调的是通过专业化实现规模化。在运作中,物流公司对连锁企业的信息进行统一组合、处理后,按客户订单的要求,将商品配送到各个门店。这一服务的实现是建立在某行业同类服务需求较大的基础上,但由于国内连锁企业的配送规模不大,而专业化、时效性等方面要求高,操作难度大,故目前为连锁零售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并不多。同时,在国内连锁企业非买断的经营模式下,退货带来的逆向物流对任何一家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来说都是个难题。
总而言之,解决连锁企业物流配送问题的根源在于改变经营方式和提高交易诚信度等。如果经营方式不改变,连锁零售物流将永远无法做好。(本文根据原华普超市信息部总监沈强口述整理)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