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该项目的合同额3000多万元人民币,从2010年11月开始实施,2012年4月完成,包括:高层货架(12768个货位,28排,12层)、14台堆垛机、200多台输送机、4台提升机、2台拆盘机、3台穿梭小车、10套成品箱输送整理线、4台机器人、10套OCR识别系统、3套控制系统、通讯系统、视频安防系统和计算机管理监控系统。
项目使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和仿真,应用图像识别技术和机器人等智能设备,物流设备采用新材料新工艺,结合行业特点,实现了从生产包装、码垛、自动入库和出库的全集成,同时也实现了信息化和自动化的完美结合。
该项目实现了机器人自动码垛,批次信息自动生成,自动入出库,节省了人力,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成品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和物流成本,达到了系统技术设计要求并满足了厂家的实际生产需求。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和三年多来的稳定运行,在蒙牛集团内部和其它具有类似需求的企业产生强烈反响,该系统方案在蒙牛集团公司全面使用,后北自所又陆续为蒙牛集团实施了新的类似项目。
该项目除了能满足传统仓储系统的基本功能外,还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合理的节能设计理念。首先在设计初期就考虑了设备轻量化,也在结构方面做了些处理;其次在整个系统的管理调度上进行优化,根据蒙牛集团的生产计划和产销计划等信息,提前进行备货,这样避免高峰期,使得设备不需要总在满负荷的状况下运行即可满足实际需求;同时也对堆垛机等关键设备的运行进行了优化。这样就在完全没有影响效率的情况下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2.具有故障自诊断系统。作为本项目的核心设备,堆垛机和穿梭车由很多智能感知元器件组成,在运行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在对这些元器件进行诊断,任何一个出现异常,系统都会在监控系统和触摸屏人机界面上进行提示,并能够及时给出故障的相关信息,使维护人员能够及时维修,以减少停机时间,提高系统整体效率。
3.具有自学习功能。核心物流设备能够自动适应不同的货位尺寸、数量、不同型号的传感器等。当系统安装完毕后,只需在人机界面下发一条指令,设备便能够进行自学习,以适应项目的实际运行工况,同时也便于系统调试、运行和维护。
4.堆垛机信息识别系统。传统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因堆垛机不具备信息识别功能,系统依靠信息跟踪或记忆的方式来记录,一旦系统出现故障或堆垛机脱机手动搬运货物,就会造成库存管理系统内“账物不符”,即库存管理系统内记录的某货位存放的货物与实际不符。这种现象在过去的自动化立体仓库中是很普遍的。所以保障自动化立体库房内库存信息100%准确性,保证物流与信息流同步性,显得越来越重要。堆垛机不再是仅仅实现货物(或托盘)在各出入库站台到货架之间的搬运,而是需要在实现货物自动化入出库的情况下保证库内存货的准确性。本项目通过在控制程序中增加信息存储区域的功能,设置了货架表,对货架中每个货位的存储信息进行记录,增加了账物相符率,并提供了一旦出现账物不符的解决方案,最终使自动化立体仓库信息准确率达到100%,消除了事物处理中的人工操作,减少了无效劳动。
5、自动盘库功能。传统的盘库需要人为进行清点记录,本项目的堆垛机具备自动盘库功能。当系统由于某种意外原因出现货位信息丢失时,只需在监控系统或人机界面上下发一个盘库指令,堆垛机就可以识别出货位信息,并且可以选择是否把托盘送到站台上,以便对托盘上的货物也进行核对。
6. 自动调节功能。当堆垛机运行到目标地址时,可能出现稍微冲过一些距离的情况,传统的堆垛机会报故障,而本项目的堆垛机会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智能点动回调,有时甚至会回调数次,直到准确地停在目标地址。
7. 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首先,本项目堆垛机通过机械机构、电气传感器和电气互锁等,再配以完善的程序逻辑,能够实现安全性、可靠性和智能化的完美统一。另外,堆垛机、穿梭车的前后都装有安全防护装置,当探测到运行前方轨道附近有异物时会自动减速停车并声光报警提示,以保障人身安全。同时仓库数据服务器采用双机热备,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库房内装有视频监视安全系统,以便远程操作物流设备同时实时观察现场情况,采用图像智能分析,提高了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8.图像识别技术。在成品箱体输送线上安装有图像识别装置(OCR识别系统),动态对成品箱体的批次进行拍照识别,实现箱体信息和托盘条码信息的自动集成,能有效避免人为出错和提高系统效率。
“一带一路”背景下,物流装备企业的全球化发展 01月01日 08:00
解读汽车物流全局数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数据与智慧物流”专题报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 12月11日 16:35
供应链协同、互联网+,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十个方向! 01月11日 10:42
预判:2018年,中国快递十个可见趋势 02月28日 11:16
2018年关于零售的18个趋势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