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配送突围之路:Nuro领跑、美团超车

2021-05-10 11:31

  落地速度上,它是第一家在美国车辆管理局(DMV)许可下在加州公开道路上测试完全无人驾驶汽车的公司,同时获得美国交通运输部(DOT)以及美国国家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豁免,Nuro R2成为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可以在公开道路上行驶的无人配送车。

  这被认为是全球末端物流配送领域,在路权上获得的重大突破。

  与国外相比,国内的无人配送业务发力较晚,却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径。

  具体来说,国外无人配送最初主要从机器人技术切入市场,主要针对低速园区内或者人行道而设计,推出产品体积小,只能存放1~2件货物的外卖配送车。而后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才逐步推出体积稍大、可以储存大概20-30件货物的无人配送车。

  但国内的无人配送则基本直接从自动驾驶技术切入市场,推出具备车规级的无人配送车。比如像美团这次推出的新一代无人车魔袋20,就具备L4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一名自动驾驶行业的技术分析师曾向「甲子光年」解释,现实刚需程度和可预期安全风险是自动驾驶能否落地的两大影响因素,而在疫情期间,刚需、风险低这两个条件都得到了充分满足。

  更重要的是,国内配送行业所处的环境更有利于无人配送的快速落地。

  一方面,从订单密集程度上看,国内人口密度较大,每单配送的距离又相对较短,就导致订单聚集程度高,打工人聚集的CBD很可能出现“配送终点相同”的情况,这对无人配送设备的可持续工作能力要求相对较低;

  另一方面,从业务量上来看,国内的物流需求规模巨大,配送量级远超任何一个国家,这为即时配送提供了天然场景、加快了无人配送落地的速度。

  这样的订单量、天然的练兵场是国内市场所独有的。同时,运营中积累的丰富数据,又可以“反哺”自动驾驶技术。因此国内的无人配送自动驾驶发展具有国外公司无法企及的优势。

  国内外无人配送的不同环境决定了其不同的业务路径。在无人配送的场景中,可以分为三种:一是酒店、写字楼、商场等室内环境;二是社区、学校等相对封闭的园区场景;三是在公开道路行驶的室外场景。

  在中国人口密度大、订单聚集程度高的环境下,末端物流在室外的配送部分是物流配送环节的痛点所在。根据36氪《无人配送领域研究报告》调查表明,室外近距离和较远距离的末端物流配送环节通常需要面对道路的复杂性,还会直接影响到客户的满意度,末端配送环节在成本和时间上的花费要占到整个配送作业的30%以上。

  在美团的探索中,其提供的无人配送整体解决方案针对的正是室外最后3公里的即时配送末端物流。按照美团的说法,无人车可以和外卖小哥配合,实现“全天候、全区域”的高效配送,无人配送车可以承担骑手深夜休息时间的配送任务,实现全天24小时的配送服务,同时也可以在风吹、日晒、雨淋等极端天气和环境下进行配送,减少骑手的配送安全问题。

      这一方面可以改善外卖小哥面对的工作环境,即使在恶劣的天气中也可以把困难环节交给无人车来扛,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末端物流拉低的工作效率、增强配送服务满意度。如果高效、强自动化的无人配送真能成功落地,将是对外卖小哥和消费者双赢的新物流系统。

  无人配送怎么做?

  美团在无人配送车的赛道上也已经奔跑了五年。从2016年美团成立专项小组、2017年第一代无人配送车“小袋”诞生,到今天已在顺义配送超过3.5万真实订单订单、累计自动驾驶里程近30万公里。

  今天,无人配送行业中的参与者,可以分为两大类别:

  一类是提供解决方案的初创公司,包括新石器、白犀牛、智行者等,主要以无人配送车的技术切入市场,但提供的技术相对单一,缺乏上下游资源整合的能力;

  另一类则是京东、菜鸟、苏宁、顺丰、美团等本身自带物流配送场景的大公司,他们大部分在2016年前后陆续涉足无人配送领域,除美团在2016年成立W项目组开始做无人配送探索外,京东也在该时间点成立囊括无人仓、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超市四大业务的X事业部;菜鸟曾在杭州进行末端配送无人车的公开路测;饿了么打造中国首个智能外卖机器人“万小饿”等等。

  无人配送比无人驾驶更好商业化,它的试运营可以帮助无人驾驶技术快速落地。

  无人配送的底层技术与无人驾驶基本一致,即通过云端软件和硬件传感器的结合,实现车辆定位、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决策、车辆控制执行四大核心技术。但无人驾驶技术在脱离安全员之前,技术上需要不断试探,安全性才可以得到保障,否则大规模上路和量产是不可靠的。但运物和运人不同,「甲子光年」在文章《拆解图森:6个问题了解全球自动驾驶第一股|甲子光年》中分析过,虽然乘用车的市场空间大于商用车,但其实商用领域更好落地。

  具体到无人配送场景来看,由于其可以覆盖公开道路、半封闭园区和室内场景,又有足够大容量的用户群体来进行里程和数据积累,而“小、轻、慢、物”的特点使其对无人驾驶技术的可靠性要求相对较低,也就给无人驾驶技术提供了数量上充足、场景上多元的试炼厂。

  如果以Nuro作为行业标杆,无论从外观、自动驾驶技术还是自有场景上进行对比,美团都是国内和Nuro进展最接近的无人配送车。而平台自带丰富场景与需求更像是给美团无人配送之路加上了独有的助推器。

微信图片_20210510112943.png

  具体来说,美团选择自研,在技术上认真造无人配送车。其新款无人配送车“魔袋20”是具备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的车型,「甲子光年」了解到,“魔袋20”使用的是汽车行业的标准,增加了车辆关于数字化、线控能力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硬件设置,比如在整车性能试验、整车综合耐久试验、低温寒区环境适应性试验等三大方面,美团经过累计的测试项目就达31个子类别。

  夏华夏告诉甲子光年,美团在外卖配送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场景较多,并不单纯是室内环境、公开道路,选择做车规级的无人配送是希望“魔代20”可以应对各种环境下的配送需求。

  此外,相较于第一代,“魔袋20”的科技属性更强了。美团无人车配送中心相关技术负责人王乃峥告诉「甲子光年」,为了让性能更稳定,美团加强涉水能力设计,甚至通过了-27℃寒区环境适应性实验和接近1万公里耐久实验的双重考验;在电池和软件系统的选择上,“魔袋20”分别搭载了美团自研的新一代电源管理系统和OTA,可以实现对自动驾驶计算平台、传感器等诸多设备的上下电控制、诊断,车辆也可以自我更新。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