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冠、芳维冠的实控人均为范全恩,是维嘉科技的一名老员工,工作时间长达11年。据披露信息显示,其离职原因是,有自主创业的想法。
再看其另一家供应商:苏州欧鹏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据维嘉科技披露的信息显示,其搬迁后的办公地址为:苏州市吴中区东吴北路28号国裕创新大厦9楼,然而,经现场核实,国裕创新大厦9楼并没有这家公司。
据招股书显示,苏州欧鹏向维嘉科技提供的产品包括驱动器、光栅尺读数头、伺服驱动器等。
另外,据维嘉科技披露,苏州精浩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办公地址为苏州工业园区扬东路277号晶汇大厦3幢1215室。但经现场核实,该地址大门紧闭,没有公司名字,也没有人。
据资料显示,苏州精浩博为维嘉科技提供劳务派遣或外包、模块加工等服务。
如此看来,维嘉科技的供应商疑云仍在,且或许存在信息披露不规范的行为,这在IPO过程中是大忌。
更值得注意的是,维嘉科技与供应商的资金往来也存在着诸多疑点。根据披露的信息显示,保荐业务现场督导时发现,维嘉科技的采购人员与供应商存在频繁的资金往来,其拒绝提供中国银行尾号1305账户的资金流水。
维嘉科技解释称,与该供应商及其实际控制人多次沟通,得到的答复是,供应商的实控人因担心泄露公司及其个人隐私,拒绝配合提供相应的资金流水。
另外,现场督导还发现,有采购人员四年存现218次,平均一周一次存现金,且维嘉科技并未给出合理的解释理由。
需要指出的是,存在资金往来的供应商背后的控制人大部分为维嘉科技的离职员工,且实际生产地址长期在维嘉科技的办公楼,关系颇为暧昧。
保荐机构的“奇葩操作”
对于维嘉科技与供应商的暧昧关系,IPO保荐机构—中金公司也似乎在有意隐瞒部分秘密。
深交所在现场督导时发现,保荐人实地走访了维嘉科技的38家供应商、视频访谈3家供应商,共形成41份访谈底稿。经检查,7 家供应商未见访谈照片或录像,1家供应商未见访谈记录;2家供应商的被访谈人为同一人;2家供应商在访谈记录中记载的回答内容与实际不符,未见保荐人对前述情形予以关注及核查的记录。
另外,保荐机构的工作质量也被深交所点名,现场督导还发现,保荐人共发出201份客户函证,取得172份回函。经检查,201份发函均未见快递单、邮件截图或亲函记录表;200份发函未见核对收件地址的记录。
保荐人共发出97份供应商函证,取得95份回函。经检查,97份发函均未见快递单、邮件截图或亲函记录表;96 份发函未见核对收件地址的记录。且,95份回函中,94份未见核对发件地址的记录;80份快递面单缺失寄件人信息,未见保荐人予以关注及核查的记录。
这不免令人担忧,172份客户回函、95份供应商回函的真实性以及保荐机构的工作质量。
保荐机构存在的更严重问题是,前后2次提交的问询意见回复报告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甚至连深交所提出的部分问题都被修改。
第一次披露的问询意见:
第二次披露的问询意见:
这也引起了多位投行人士的质疑,微博大V@投行小兵表示,维嘉科技的同一次问询意见,2个版本的文件问题不一样,可能是项目组改掉了。
2笔神秘的股权转让
混乱的股权买卖、股权代持,也一直是企业IPO审查的关键,维嘉科技的2笔不符合商业逻辑的股权交易,也引发监管关注。
据招股书显示,2020 年8 月,维嘉科技的个人股东—胡泽洪因资金需求,将持有的维嘉科技10%股权以700 万元(2.71元/股)的价格转让给维嘉科技实控人邱四军,转让价格甚至低于每股净资产。
然而,短短2个月后(2020年10月),邱四军将其持有13%的股权以6500万元(19.35元/股)的高价转让给外部机构投资者木立创投、丰年君合,相比上述转让价格,溢价超614%。
对于这2笔股权转让价格差距如此之大,维嘉科技表示,胡泽洪低价转让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转让方股权被质押,潜在受让对象较为有限。其他并没有过多解释。
然而,更令人玩味的是,据保荐人对胡泽洪的访谈记录显示,胡泽洪在转让10%股权时,已知悉维嘉科技、邱四军正在与外部投资者接洽股权转让事宜。
值得一提的是,维嘉科技在反馈意见回复中介绍,胡泽洪为老牌PCB厂广东兴达鸿业电子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与邱四军关系很好,是多年的商业伙伴。
对此,有媒体报道认为,邱四军以如此低的价格买入10%的股权,存在替人代持股份,进而帮助他人售卖股权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