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晟智能:打造智能制造工厂,助制造业转型升级— 访华晟(青岛)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圣基先生

2023-03-15 18:31

  华晟智能一直以来的愿景是“让生产,更简单”。我们根据掌握的制造企业常见的生产模式和工艺路线,研发设计了多款专用通用、通用设备,应用于制造企业的各种生产环节,比如常见的AGV、RGV、EMS等搬运设备和各种输送设备以及应用与立库内的堆垛机、码垛拣选设备和装车机等。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提供的设备最大的优势是能够深度结合客户的应用场景,充分考虑实际的使用工况,具有量身定制的特点。比如我们为某汽车行业定制的大型顶升式AGV,载重可达8吨,再如我们为某化工行业定制的具有配合装车功能的RGV小车,单个项目应用了70余台,使原有的人员配置(叉车工位)由23人/班下降到5人/班。再如我们研发的自动装车机,着力于解决最后200米的搬运问题,应用于某食品企业,大大提升了装车效率并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强大的四肢也需要思维敏捷的大脑来支配,如果前面讲的硬件是我们强大的四肢,那我们的软件就是我们的大脑。我们自主研发的WMS(仓库管理系统)、WCS(仓库执行系统)和MES,是我们所有硬件系统协调稳步运行的基础保障,我们集合了近20个行业的项目落地经验,使得我们的软件系统在保证通用性的同时,兼顾行业特性,助力我们制造企业的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新创融媒:华晟智能作为国内少数能为“智能制造工厂”提供方案规划、核心装备到项目实施的供应商,请您结合具体项目,谈谈“智能制造工厂”应当如何建设?在该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智能装备?取得了怎样的项目效果?

  徐圣基:首先,智能工厂的规划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专业跨度大,数据采集涉及面广,从工艺分析到物流设计,从设备本体的自动化到设备维护保养的智能化,从厂房设计的智能化到能源能耗管理的同步化,从岗位设置到库存数据的数值化,需要全面考虑涉及到工厂运营的每一个细节,协调整个流程的均衡性,避免出现某个环节成为瓶颈或者肿瘤。并适当考虑规划的超前性,为企业未来的拓展空间预留出充足的弹性余量。

  我们服务的某化工行业,规划期历时16个月,前后论证了近20版方案,最终得以落地执行。该项目设计了3个原料库和2个成品库,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库实现了少人化和部分岗位的无人化。

  原材料库下游对接的是配料混料装置,原材料库根据材料需求清单出库,在出库到配料站环节,我们应用了12台称重式AGV,在搬运的同时,实现了对出库称重作业的二次复核,有效提高了配料的精准度。

image.png

  在生产环节,涉及到4个工序9个岗位的搬运,我们应用了诸多的自动化搬运、转运设备,实现移转作业的无人化。在成品出库环节,我们应用了70多台环穿小车,实现了出库作业的无人化,在发货环节,作业人员由原来的30余人/班下降到8人/班,并大大降低了叉车司机的劳动强度。

  在工厂管理层面,得益于基础数据的完整收集,我们可以在MES系统内实时对工厂的设备运行状态、能耗、人员在岗状态、产品品质状况、原材料和成品的在库状态及在库金额、生产过程中异常问题的处理进度跟踪和提示,等等一系列企业管理层所关注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把企业管理和决策的动作也做标准化管理,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车间设备自动化、物流自动化到整厂数字化、智能化,再到管理层决策依据的数据化,形成立体的工厂管理服务体系,为现代企业的管理水平再提升赋能。

  新创融媒:您对制造企业进行智能制造物流改善有哪些建议?

  您还有哪些相关经验与我们分享?

  徐圣基:首先,目前智能物流服务的供方市场,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服务水平也参差不齐,企业在甄选合作伙伴时,也一定要注意服务商能力的识别。一个项目的顺利落地交付,除了前期的科学规划外,服务商的交付保障能力和项目经验积累,也很重要。这能很大程度降低企业的试错成本,少走弯路,提高交付品质。

  其次,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和应用是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企业也需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不要为了智能化而考虑智能化,我们主张规划设计上适度超前,但是不鼓励大跃进式的规划思路。从企业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也建议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战略布局时,可以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企业在未来拓展期的成本投入。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