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备良好基础和条件,北京新能源汽车供需两端的优势十分显著,市场潜力巨大,按照《北京市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年—2025年)》北京将着力打造“2+N”新能源汽车产业区域格局,突出经开区、顺义区整车制造“双基地”引领,强化房山、昌平和怀柔等特色制造和零部件“多园区”环绕支撑。
北京新能源造车版图已经基本清晰,产业的亮点是:小米汽车加速推进,北汽集团“孵化”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极狐,理想汽车建成绿色智能制造基地,形成合力。
龙头企业是产业的火车头,是驱动城市的关键力量,已经成为城市产业之争的胜负手,小米汽车,承载着北京汽车产业的崛起希望,区域汽车产业复兴的沉重使命。
北京市以特批的方式帮助小米拿到造车生产和销售的两大“资质”,在智能工厂建造方面一路绿灯,最快的速度拿到大片工厂土地,工行、农行给贷款,甚至拿出财政来补贴,因此,雷军说,如果没有北京市的支持,想要在三年内把环环相扣的造车工作搞定是不可思议的。
北京为小米汽车赋能,小米汽车为北京而战,这是一场双向奔赴,小米汽车成为北京,也是整个中国北方经济圈新能源汽车产业唯一的一张牌。
不到一年时间,在北京亦庄,启动投产的小米汽车工厂成为北京智能制造的新地标;小米SU7创下国产新能源首销新纪录,是当之无愧的顶流;进入2025年,小米SU7月度交付量连续超过2万台;全新亮相的SUV车型市场表现也被广泛看好,但近日小米汽车3人遇难事故引起了全网议论。
小米汽车背后的北京成了最大赢家,2024年北京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2.8倍,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在新能源车的带动下,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增幅达到近十年来新高。
不仅小米,传统车企北汽也在加紧新能源车的布局,已构建极狐、BEIJING 和享界三大品牌,2024年,旗下新能源车主力车型极狐汽车实现销量8.1万辆,同比增长超169%。
北汽蓝谷宣布与华为开展智选合作,首款“华为智选车”定位为高端智能纯电动轿车;北汽新能源享界超级工厂,成为北方地区面积最大的新能源智造工厂,规划产能12万辆,后续可扩展至30万辆。享界定价在39.98万元多,性价比远超90万级别进口豪华轿车,上市72小时,预定超8万台。
理想在接手现代第一工厂,首款纯电动MPV量产上市;北京现代也在努力,已将新能源转型的重点从单纯引进转向了依托中国本土化开发,打造顺应国内的新能源矩阵。
慢下来的北京汽车产能并未消失,而是被新玩家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崛起的三家优质新能源车企,代表着中国三种新能源车企发展范式:一是造车新势力理想;二是华为模式享界,三是由智能手机公司自主造车,打造“人车家全生态”的小米模式。
拥有完美的科技生态的北京,正在为传统汽车城市转型提供着宝贵的借鉴,这座曾以现代、奔驰为主力的城市,正在成为自主品牌小米su7的主场,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已成为北京经济发展新的“核爆点”,北京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
汽车是上海工业里最大的子行业,上海正在深入实施三大先导产业,其中之一是新能源汽车;正在打造的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其中之一就是电动化,智能化汽车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