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第一城之争

2025-08-06 18:24

上汽集团、特斯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上海汽车的走向,特斯拉是美资品牌,而上汽集团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龙头企业,对上海市的经济、产业布局及技术创新都举足轻重,在上海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上海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上海市委市政府,坚持支持上汽转型发展。上汽完善的产业链布局无出其右,多领域技术投入整装待发,自主品牌、新能源,是上汽跃迁之道,是一场蓄力三年的战略转型(详细内容可参考本公众号2月28日发布的原创文章《上汽如何王者归来?》)。

图片

产业变革的深层逻辑——唯有掌握核心技术主权,才能在周期波动中立于不败之地,上汽集团有雄厚的技术基础,十年1500亿研发投入铸就的“七大技术底座”,这是上汽在纯电、混动、氢能三条技术路线上实现全栈自主,穿越行业“寒冬”的底气所在。

随着产品线调整和技术创新应用,上汽DMH超级混动1.55L/100km的油耗极限,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技术的硬核实力。而在汽车智能化上,华为团队已正式入驻上汽乘用车,双方确定采用智选车模式,而上汽最新注册的 “尚界” 商标,将承载这个全新品牌。

上汽合资品牌在短期之内仍要面临比较激烈的竞争,但上汽大众与上汽通用两大巨头主动改革争当合资2.0时代的领跑者。上海不再只有上汽,时代巨浪下,跨国独资企业开始成为新的补充;车企类型愈发多元,互联网造车、ICT造车……方兴未艾。

上海新能源汽车的版图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上汽、特斯拉、丰田多强鼎立的格局逐渐清晰,特斯拉规模效应叠加上汽新能源车转型成效,还有新能源车新势力——蔚来、理想,上海汽车产量中新能源车正在步入佳境,2025年开局,上海汽车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守住了上海汽车工业的基本盘。

图片

十年间,中国汽车产业从市场换技术的合资品牌,逆袭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引领者,而城市的发展必须与时代齿轮同步,必须抓住这个新能源汽车大发展的重大机会。

汽车产业对上海、北京经济影响较大,而国企龙头——上汽与北汽,通过技术平权,主动构建起城市汽车行业的“命运共同体”,从旧模式到新模式的嬗变,从国有汽车集团向世界级科技企业跃迁,进而将“中国市场定义权”转化为“全球规则话语权”。

三、未来,变换赛道谱新篇

目前,汽车工业与城市发展更加紧密地捆绑在一起,拉长时间轴来看,特大城市与汽车产业构成了一种与生俱来且不断深化的强关联,成为命运共同体。但是,城市不再是看重汽车的生产制造,而是致力于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技术深度结合,其竞争维度,已从单一产品较量升维至技术标准、生态联盟与全球规则话语权的全面争夺。

汽车产业,对于北京,对于上海的重要性不只体现在经济规模、更在于其作为动力引擎,推动城市从传统制造向新能源与智能化升级。

图片

上海,不再满足汽车产能数量上的增加,开始追逐另一些更显科技成色的指标和成果:智能网联新能源车全产业生态,单车智能为基础,车路云协同为关键支撑的高级别自动驾驶。

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分三走,一是技术创新实现突破。二是协同联动支撑产业链安全稳定,三是产业结构加速优化。在应用方面,2025年新能源汽车累计规模力争达到200万辆,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80%,并建相匹配,数智化升级的充换电设施体系。

城市新能源汽车争霸赛进入下半场,特点就是从产量到生态,从制造业逐渐转向更高技术含量、更数字化的新兴领域,具备强大的连接和赋能产业的能力,这其中,城市的创新能力备受关注。

科技创新,是发展的引擎,金融中心则是为科技服务的,北京之所以是超一线城市,是因为金融和科技都强,2023年科技研发经费投入最高的20个城市中,最高的是北京,接近2950亿元;而上海为2050亿元,占GDP的比重,只有4.34%。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