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损耗加大,毛利率降低。这就要求生鲜经营者基本功一定要扎实,一定要加强自身技能的培训。
生鲜超市竞争非常激烈,有很多看不见的对手,包括没有从事过生鲜经营的、金融资本推动的创业者带来各式各样的跨界竞争。只要身处零售行业,竞争永不间歇。生鲜商品经营一定要通过合力,通过竞争去创新,如果我们还停留在以前的操作模式中,最终我们会被市场经济所淘汰,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站稳市场。
生鲜部门要克服当前销售难点及抓住现有的机遇,提升门店的管理能力及执行力,提升自身创造力和商品力,做好线上及线下生鲜商品的推广及生鲜的营销。
现在小编就来带大家了解下它的六大核心能力:
一、重点商品梳理
生鲜都是季节性强、商品周期短、保鲜期短的一些商品。如何引进优质货源及供应商?采购部需要对商品的品类进行梳理,对每一个柜组进行梳理,区分强季节商品、民生商品、引流商品、高毛利商品。每一个柜组根据当前季节性最强的商品进行诊断,包括推陈出新、商品淘汰、商品新增,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销售业绩。
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配送中心和门店等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进行商品引进、转运、销售。只有每一个环节都运行顺畅,才能实现成本最低,销售最大化,利润稳步增长。生鲜商品主要以民生为主,在做好民生商品的前提下,还要多引进一些新奇的商品来服务于消费者,增加商品配置,优化品类结构,通过营销手段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
二、生鲜订单管理
在做好商品梳理的同时,也要做好商品订单的把控。区分本地商品、季节商品、全国商品和反季节商品,并了解门店的去年同比销售情况以及竞争对手的基本情况。
(1)本地商品
对本地批发市场上的本地商品的统计,查看门店本地商品的销售前10。
(2)季节商品
了解产地和批发市场上的季节商品,价格,每天季节商品市场上的来货量,每天出货量,商品品质,规格,价格。
(3)全国商品和反季节商品
查看门店全部商品的品类,和反季节商品的数量,价格,规格,和台面陈列,定价等。
(4)了解门店去年同比销售,去年同比开单量和所有门店开单量的情况。
(5)了解竞争对手的商品数量,各个商品的陈列,售价,品质,规格等。
三、生鲜商品定价
生鲜商品定价原则是以量取利,具体包括:
1、敏感性,季节性商品定价不高于周边的竞争对手;
2、优势的商品价格策略能提高超市人气,以质取价,分级销售,提升顾客满意度。
定价的考虑因素包括:
1、商品的市场情况,包括竞争店的定价策略、商品的市场行情与价格走势、是否是季节性商品。
2、商品的价格,包括周边市场价格和竞争对手价格,门店当天进价和前日的进价差别以及商品敏感程度。
3、商品质量、数量,包括质量,到货量和前日比较差别,昨日销量及目前库存情况,商品储存期。在商品的定价结构上,一定要有价格带的区分,特别是同一个小分类里面,不要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商品在同价格带水平线上,特别是商品促销上,那么结果可能是没效果,没毛利或相互抵制。
四、生鲜陈列标准
一家商超生鲜做的好不好,进店看看其陈列就知道了。
好卖场的总体陈列标准是什么呢?
1、功能集中陈列:根据商品销量和季节特点按照商品属性归类集中陈列。
2、阴阳面与毛利结构陈列:阳面高毛利单品,阴面大流量单品,从阳面到阴面毛利由高到低。
3、企业营销:结合企划物料宣传带动商品营销氛围,提升卖场形象。
4、丰富丰满:保证陈列货架商品品项齐全,对缺货商品进行补货整理做好先进先出,使商品一致靠前。当然,商品陈列是动态的,端头、堆头商品在一天中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早市主打民生/平价商品,午市客流量少,减少添货数量,夜市顾客选购商品贵在精,通过结构调整,吸引不同顾客群的购物需求。
五、生鲜经营策略
每天根据顾客群体的变化,卖场结构要进行调整。
早市:上午顾客群体偏老龄化,生活节俭,购买力偏低,买东西喜欢与其他竞争对手进行价格上的比较,针对此类顾客,可以推出2-3支天天平价商品、民生商品可以上堆或者专人“抓卖”。的是增加客流,做好价格形象,树立公司口碑。
午市:中午顾客以年轻人、休闲人群为主,购买商品比较理性。故卖场商品需要调整,把早市民生商品换下用B、C类商品补充台面(堆头、端头、黄金面)。
夜市:顾客购买力强,卖场经营以赚取毛利为主,所有阳面、黄金面以B /C类为主,保证商品的鲜度,关注畅销品的上货、促销,保证卖场小店的品项齐全。
六、生鲜损耗管理
商品的损耗分为自然损耗和人为损耗。
自然损耗:商品因自身特性会产生自然的损耗,且商品周转期越长自然损耗越大,需加快商品的周转速度以便可以降低自然损耗率对商品毛利贡献的影响。
人为损耗:商品在流通过程中,会因为人为的操作产生损耗,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注重工作细节、关注商品特性,严格按照工作流程与操作标准工作,以减少各个工作环节可能出现的人为损耗机会,以降低损耗的几率。
控制损耗可以从销售前、销售中和营业结束三个时段下手。
1、销售前损耗控制,首先是订货环节产生的损耗,订货量不合理。忽略库存量、忽略天气,忽略市场调研,忽略到货时间,未及时加减单等都会造成损耗,在这些方面要针对性的进行调整,其次是收货环节,未按订单核对商品数量,抽检方式不对,未及时卸货,卸货及搬运方式不正确也都会造成损耗,也需要进行针对性应对。再次,后场管理部当也容易产生损耗,比如商品周转期管理不当,商品码放方式不正确,保鲜/养殖方式错误,设备故障未及时维修等也需要有针对性措施。
2、销售中的损耗主要发生在商品上架环节。比如未按商品情况陈列反复调整,上货方式不正确,商品陈列量不正确,无保护措施等都容易产生损耗。
3、营业结束后的损耗主要发生在商品收摊环节,比如商品未挑选分类,未采取正确的保鲜方式供应商供货未及时退货,未正确报损等,这些容易产生损耗的环节都需要注意。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产生的损耗,比如商品调拨未登账,盘点数据不准确,内/外盗,计量错误,孤儿商品处理不及时,生手的操作损耗,需退货商品丢失等,这几个方面也需要有相应的应对措施。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