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受国家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影响,“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受到抑制,轻工行业对外贸易结构显现新的变化,其中,塑料制品出口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9.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海关统计表明,1-7月,我国塑料进口增长7.4%。业内人士据此表示,塑料制品出口增速的回落,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贸易摩擦,改变产业为人做嫁衣的现状。
从去年开始,国家对塑料制品出口频频念起“紧箍咒”。从2006年9月15日国家将塑料制品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11%,到今年7月1日又将出口退税率下调至5%,再到7月23日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将塑料制品列入新增加工贸易限制类出口目录,不难看出,国家政策调控的意图非常明确:限制塑料制品大量出口。
2006年,塑料制品出口总额为202.88亿美元,按5%的出口退税率计算,一年将减少12.17亿美元的退税收入,约占塑料行业全年利润总额的35%。而新增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共计1853个10位商品税号,其中塑料原料及制品的税号150个。与此前公布的目录相比,除了为限制商品数量上增加了140种,限制方式也从进口变为出口。数据显示,同期涉及新增限制类目录的塑料制品出口18.9亿美元,占同期广东加工贸易项目下塑料制品出口总值的99%。
作为塑料制品加工的全球基地,我国塑料制品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目前国内拥有塑料加工企业9万家。由于具有劳动力价格低廉等成本优势,我国塑料制品出口一度呈现旺盛局面。2006年,我国塑料制品出口量超过1200万吨,出口额超过160亿美元;2007年1-6月,塑料制品出口额达101.36亿美元,同比增长15.67%。然而,我国规模以上塑料制品企业只有9000家,其中,不少企业以加工贸易出口方式为主,而一些小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档次较低,多年来依靠价格“低端路线”维持市场份额。这已成为我国塑料制品加工产业发展的掣肘。
面对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以及出口形势的进一步严峻,目前国内一些塑料制品生产企业正在通过技术投入、科技攻关,以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
业内人士表示,优化塑料加工贸易,关键是要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瞄准具有自主技术的高附加值产品。仍以美国塑料市场为例。在美国,用于汽车车身零件、计算机硬件、家电器具外壳和电路板的塑料模具组件的市场潜力很大,这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塑料制品行业应加快引进和使用先进设备,开发和研制中高档塑料制品。与此同时,随着饮料、食品、药品、洗涤用品、化妆品的迅速发展,其对塑料制品有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
人们可以看到,摆脱以量取胜,为他人做口模式已开始在国内塑料制品加工业广泛实施。我国塑料制品加工贸易正在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由单纯加工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等内容延伸。塑料制品加工业也将在经历“阵痛”之后迎来新生。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