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运输进入“数智化跃迁”时代 看软件专家如何用技术创新驱动能源运输智能升级

2025-05-21 17:32

能源运输作为国家能源供应链的关键环节,长期面临效率低、安全隐患多、碳排放高、运输成本高等难题。数据显示,2022年危化品运输事故中有62%源于人为失误,行业平均空驶率高达27%,碳排放占物流行业总量的38%。面对“双碳”目标带来的转型压力,中国能源运输行业涌现了一批智能化技术研发的探索者。而在这其中,北京卓创维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技术总监刘洋凭借扎实的技术实力与前瞻的行业视角,成为了该领域接触的创新型代表。他主导研发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系统,覆盖运输安全、路径优化、仓储管理、多式联运等关键环节,全面提升能源物流的智能调度、安全防控与绿色运营水平。截至目前,刘洋的技术成果已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86.7%的能源企业落地应用,覆盖煤炭、油气、新能源等核心领域,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达121.1亿元,助力我国能源运输迈入高效、安全、低碳的数智化新阶段。

智能运输安全保障系统:打造精准防控新体系

能源运输因物资具有易燃、易爆、易泄漏等高风险特性,其安全风险远高于一般商品运输,一旦发生事故,后果极为严重,甚至可能影响国家能源安全。传统运输管理多依赖人工经验和静态监控,难以满足复杂动态运输环境下对风险识别、实时监测、紧急响应及全流程管控的需求。为破解上述难题,刘洋自主研发了《智能运输安全保障系统》,集成AI视觉识别、边缘计算与北斗/GPS高精度定位三大核心技术,构建了涵盖实时感知、智能分析、主动预警及自动干预的全链条安全防控体系。系统通过高清AI摄像头精准监测驾驶员或操作人员的疲劳状态,结合算力强劲的边缘计算设备,实现风险的提前预警。例如,在复杂山区、陆路运输场景下,系统能提前15秒发出急弯超速预警,准确率高达89%。应急管理部数据显示,系统部署企业事故率同比下降近50%,累计避免经济损失超6亿元,助力油气运输实现连续860天“零重大事故”。该系统突破了传统人工监控的瓶颈,极大提升了运输安全智能化水平。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智能物流专委会评价,该系统以AI识别、边缘计算和高精度定位为核心,率先实现了高危运输风险的实时可视化与自动干预,成为国内能源运输领域少有的“全场景、全过程、全闭环”智能安全管理标杆。该成果有效推动行业由“经验驱动”迈向“智能主导”,目前已在油气、液氨等多类高危物资运输中广泛应用,成为能源运输数字化安全升级的重要突破与支撑。

物流网络数字化分析软件:动态优化降本增效

上一篇

  • 没有啦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