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世纪40年代出生的企业家,柳传志和任正非的管理思维都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
任正非对毛泽东的痴迷,人尽皆知。在部队的时候,任正非就是“学毛标兵”。据华为的老员工介绍,任正非很喜欢读《毛泽东选集》,一有闲工夫,他就琢磨毛泽东的兵法怎样成为华为的战略。
图注:年轻时的任正非
任正非自己就曾说过:“我们这一代人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身上烙上了毛泽东时代的深深印记,对理想抱负狂热追求,充满激情而又不乏理性,似乎人生的目的就是通过不断的奋斗拼搏来达到一种自己向往的理想状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如果深入研究华为的历史进程,就会发现华为的内部管理、市场战略都深深地打上了“毛泽东思想”的印记,比如任正非时不时发出的总裁办邮件,带有煽动性的批示话语,最典型的就是上文提到的,华为创业初期,将“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思想运用到了极致,而这比如今提到的“下沉市场争夺战”要早到了近20年。
与任正非同样,柳传志也深受毛泽东的影响。柳传志曾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毛泽东这句话,影响了自己很多年。“关键的是你宣传的东西对还是不对,目的是什么。我觉得呢,当做了正确的事情以后,确实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宣传下去。”
“联想也是有这种传统,比如讲核心价值观的时候,我们把产业报国放在第一位,自然我们在讲的时候,因为你要在这企业里工作,听也得听,不听也要听,慢慢地,他就会觉得这是件很真实的事情,像昨天我讲到我在莫斯科、在彼得格勒看到打仗的情况,看到中国人被屠杀的情况,作为中国人的后代,你站在那里,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所以这些东西还是要去不断地正面宣传。”柳传志这样说道。
在业务扩张层面,柳传志则很推崇《毛主席语录》里的一句话——“不打无准备之仗”,并把它进一步总结成:“要瞄着打,不能蒙着打”。“像联想,大家可以积极地要求我们,应该跟美国人拼一把;但我可得算准了,赢不了会死人的。”
此外,2013年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时候,在谈到“最崇拜的人是谁”这个问题上,柳传志毫不掩饰地回答:“我觉得从邓小平身上学到了很重要的东西。邓小平的做法是一个举重若轻的做法,他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对我后来的工作方式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对门徒下手狠:孙宏斌进监狱 李一男被搞垮
不惑之年后创业,柳传志和任正非都清楚由于年龄的原因,自己必须要有接班人培养、人才培养计划,要有自己的“门徒”,而对于部分不听话的门徒,柳传志和任正非都选择了下狠手。
1988年,如今的融创董事长孙宏斌投身联想工作,凭借一身的精明能干,很快得到了柳传志赏识,被任命为联想企业部经理,主管全国的销售业务。孙宏斌上任后,在全国构建了13个分销公司,大大提升了集团的营业额。
过早成名+才华横溢,让孙宏斌不可避免地有些“气盛”,对于集团已有些不放在眼里。柳传志后来发现,除了他创办的集团的《联想报》之外,孙宏斌还在企业部内部创办了《联想企业报》,并且各地的分公司人员任命、财务管理全由孙说了算。
1990年春天,柳传志召开了一期干部培训班,表面上是要大家想想“联想到底要办成一个什么样的公司”的问题,实际上柳传志要解决企业发展部经理孙宏斌的问题。在开班的讲话中,柳传志谈到了《联想企业报》,批评孙宏斌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严重。
孙宏斌多年以后,自己回忆说:“我那时年轻气盛,这件事本身,就是带着一群年轻人,想干事,也没想干什么坏事,结果过激了。”但当时的孙宏斌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一次会议上甚至当众顶撞了柳传志,手下的那些年轻人也趁机起哄,柳传志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并留下一句很经典的话:“你们要知道,联想的老板是谁。”
后来,柳传志得知孙宏斌等人密谋把把分公司的钱转移之后,立刻报案,随后孙宏斌被警方羁押,1年后,孙宏斌以“挪用公款”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孙宏斌出狱后,约柳传志见面,向柳传志道了个歉,两人重归于好,而后联想出资50万给孙宏斌创办顺驰,并给予了大量帮助,让孙宏斌得以东山再起。
李一男是华为的天才少年,也是一位传奇人物。21岁进入华为,两天时间升任工程师,半个月升任主任工程师,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被提拔为华为公司总工程师与中央研究部总裁,27岁就坐上了华为公司的副总裁宝座,李一男与任正非的关系不仅仅是师徒,更像是父子。
在华为内部创业政策的激励下,李一男选择离开,尽管出走对任正非打击非常大,但任正非还是设下豪华的送别宴,华为高层几乎倾巢出动,为李一男壮行。离开华为后,李一男组建港湾公司,最初还和华为保持了一段时间的蜜月期,成为华为企业网产品的高级分销商。
愉快的合作,也让港湾初期发展势头良好,通过销售华为设备和自己的产品,成立第一年就获得了近2亿元的收入。到了2003年,收入则直接翻了近3倍。
但随后,不甘于做分销商角色的李一男将目光对准光通信市场,并开始研发销售自己的产品,并在市场上连续拿下了几个大单。光通信是当时华为的核心业务,因此李一男此举也被看作是对华为的公开挑衅。两家公司从最初的偶有摩擦,逐步走向了全面对抗,尤其是华为,更是杀招频频。
2004年,为了打击港湾,华为成立了一个叫做“打港办”的机构,专门负责研究港湾的行动,然后进行相应的打击。之前,对那些百万元的小单子,华为基本不关注,可现在,只要港湾参与竞标,华为就势在必得,甚至对客户采用零价格送设备的残酷手段。
随后,华为又通过起诉侵权的方式,干扰了港湾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进程;以1000万元挖走了港湾深圳研究所的语音小组,让港湾最赚钱的VOIP业务全军覆没,彻底“搅黄”港湾与西门子的合作……在华为一系列的操作下,港湾最终选择了认输,被“华为收编”,李一男虽然仍是副总裁,但不免有些“阶下囚”的味道。
图注:华为收购港湾时媒体的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