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拖延问题:按理,保价物品丢失,快递公司应该第一时间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及时与消费者沟通,按照货物的保价进行赔付。对于高货值物品更应如此,实际情况却是,买了所谓的保价服务,可能也要折腾好久才给解决。
二是评估问题:保价后出现的问题有二,一是丢失、二是损坏,快件丢失代表全部利益受损,损坏则包括外观损坏和功能损坏,如果说丢失理赔相对简单一点的话,损坏则难以定性。
在货物发生损失后,缺少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最终无法就保价金额与消费者达成一致。当发生快件损坏时,如何认定损失,消费者和快递公司往往各执一词。
按快递公司的赔付解读:保价不是保多少就赔多少,而是综合快件实际损耗和保价金额按一定比例赔偿。也就是说,进入保价理赔阶段,快递公司却有一套自己的计算方式,这就让保价赔偿变得十分复杂,保价理赔成为一笔“糊涂账”。
还有一个问题是,快递公司要求用户证明物品实际价值,如果用户无法证明托寄物品的实际价值,没有价值凭证,没有价值评估证明,快递公司将全额退还保价费用,按照未保价快件进行赔偿,在这里,证明托寄物品实际价值,让消费者承担举证责任并不合理。
对于丢失价值的评估,确实难,如物品对用户有特殊价值,如毕业证书等,价值证明就更难评估了。损坏这一定义中,存在更多模糊不清的地方,当保价的快递出现问题时,索赔过程会耗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快递公司往往拥有“最终解释权”。
一般来说,赔偿金额是快递公司基于保价金额、托寄物实际价值、受损比例、实际损失等因素综合考虑,这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过于复杂,博弈环节处于明显弱势,容易让保价理赔成为“扯皮账”。
还有,有的快递企业作出的“保价物品保丢不保损”表态,很明显与法律背道而驰。
三是赔额问题:赔多少,是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占比较大的问题,在快递邮寄丢失或损毁方面,快递行业普遍根据现行邮政法的规定,进行快递资费的三倍赔偿,显然远远不够。
按常理,保价价值就等于消费者能获得的赔偿金额,寄件人在缴纳保价费后,快递公司就有义务保证货物的完整性,一旦出现货物损毁的情况,消费者保价时声明物品价值多少钱,快递企业就应全额赔偿,然而,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从而让保价成为了风险对赌。
按理,保价服务作为一种保障手段,只要消费者有所选择,那么不管是快递丢失或损毁都应该赔偿到位,《民法典》索赔规定是:保价的商品,根据保价额赔偿,然而,实际情况是,快件丢失后消费者难以获得相应赔偿。
对于购买保价的快件或者邮件,能否按照保价金额赔偿?成为关注的重点,用户从常识出发,则认定快递出了问题就该以保价相应的金额赔付,现实中,消费者所理解的保价条款与快递公司提供的并不相同。
之所以会广泛产生保价与赔偿不符的纠纷,正是因为消费者“保价必全赔”的思维定式,和物流企业的实际承诺间存在巨大的差距。不能全额赔付,引发用户对寄送贵重物品的担忧。
从更深的角度说,快递保价理赔纠纷多发的根源就是涉事快递企业往往自身制定理赔标准,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
综上所述,消费者对理赔的不满有三,一是赔偿金额不满,二是理赔时效慢、三是申诉手续繁琐,也就是说:赔不到,拖不起,弄不来。
现在,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法律意识越来越强,要求也越来越高,保价赔偿争议可能导致企业陷入信任危机。只有勇于承担责任,完善理赔服务体系,才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积重难返的快递赔付问题是时候应做出改变了,这将有效刺激快递物流企业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让消费者欣喜的是部分公司已做出改变,顺丰推出保价理赔2.0的三个无忧,就有“赔付无忧”;近日,圆通的“保价2.0”,理赔流程快速便捷,可实现最快12小时内赔付到账。
三、赔付新要求——满意
长久以来,赔付始终是老大难,“做”是一回事,但“做好”又是另一回事,保价理赔,各快递公司都在做,但做的好不好呢?消费者最有发言权,那就是不满意。
然而,无论如何,快递理赔正朝着人们满意的方向缓慢推进,就说近日的京津冀大雨,六大快递公司针对可能引发的包裹受损问题的赔偿,都给予了答复,虽然在赔付问题上仍有争议,但我们看到快递行业正在这场天灾面前,积极发挥着自己的社会价值,不以自然抗力为借口,而是努力根据企业的情况,做妥善的赔付应对。
理赔问题实际是快递行业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共性问题,而非某一家企业的问题。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市场整体发展仍不成熟有关,这既包括消费习惯的不成熟,也包括服务能力的不完善,以价换量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形成合理的保价理赔体系。
快递保价赔偿问题有历史因素,有些根深蒂固的难题或许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但至少要让消费者看到改变的决心,而不是坐视逐年上涨的申诉量不管。正视保价理赔,是行业亟须解决的问题,其实也是全世界都面临的同样难题。
保价服务的细则才是决定实际赔付结果的关键,服务体验是生命,精细的保价理赔流程,简便的操作步骤,能提升用户端对于这一服务的认知。在快递保价理赔规则相对复杂,且行业规则尚未统一之时,来自行业内部的一些探索和创新为人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针对近期保价纠纷引起的热议,多家快递物流公司公开承诺,按照保价金额赔付。去年9月,京东快递“全额保”正式上线,用户和快递公司之间最大的争议点就是到底赔多少,以及多久能收到赔款,京东快递“全额保”的规则升级,直接抓住了这个最根本的问题。
京东快递“全额保”,侧重的是更清晰的理赔规则,以及分情况、多样化理赔方式的选择,24小时理赔打款等,这样的优势服务也最终直观反映在消费者的寄递心智上,近70%的消费者在寄递贵重物品时选择了京东快递。
全额理赔,不仅是推进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这也是做客户分层,提供差异化服务的具体体现。
再如顺丰,发票、证件这类“难以核价”的产品,也提供定制化的保价产品,无法提供价值凭证也可按照购买的保价金额和损失比例赔偿,同时保证消费者拥有更多知情权和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