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申通“中兴”纲鉴

2025-08-17 15:30

  11.jpg

  曾经,申通是电商快递里的一哥,然而,因种种原因,被后来者中通、圆通所远远超越,与韵达也略差一筹。近年,随着管理层的更换,阿里的介入,申通重整旗鼓,加大了追赶的步代,并小见成效,那么,申通能否中兴,背后的阿里因素有多重要,从目前的情况中又有什么端倪呢?

  一、申通已不是原来的申通

  在中国快递江湖里,浙江“桐庐帮”是一个传奇,作为“桐庐帮”的“带头大哥”,申通曾是“通达系”的首家上市企业,然而,后来没落了,被自己的小兄弟们所超越。

  2019年开始,申通结盟菜鸟,开启“二次创业”,逐渐恢复了元气,打开了新局面,向王者段位迈进。申通已不是三年前的申通,已经脱胎换骨;申通也不是过去的申能,已成阿里旗下的一员。

  2019年,阿里斥资46.6亿元入股申通,获得14.6%股权,此后一路增持,截至2025年3月,阿里的菜鸟持股25%,而实控人陈德军仅持股3.38%、陈小英持股2.65%。根据双方早年签订的《购股权协议》,2025年底前阿里可能行权增持申通21%股权,届时持股比例将升至46%,成为实际控制人。

  申通和菜鸟在发展历程中的交集,可以大致归为2009年合作初期、2019年战略合作及2025年深入合作。目前,据测算,申通与阿里系关联交易金额达71.09亿元,通过融合带来的营收突破。

  2025年7月25日晚,申通快递一纸公告震动资本市场——拟以现金3.62亿元收购浙江菜鸟供应链、阿里创投及阿里网络持有的丹鸟物流100%股权。

  申通,这家曾长期徘徊于行业第四位的快递企业,凭借此役实现了十年未有的市场地位跃升,当日申通股价涨停,机构调研量激增94家,这是快递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集约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这一看似小规模的交易,实则折射出申通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的逆势突围与战略转型的双重成果——申通已有能力通过兼并来提升自己,也表示申通从"追赶者"到"挑战者"的蜕变。

  与其说是申通整合丹鸟,不如说是阿里囊括了申通,整合之后,阿里与申通的股权纽带进一步加强。且看在收购协议中,专门设置了过渡期损益及减值补偿条款:交割前若丹鸟亏损,由阿里系补足;若产生收益,则归申通所有。这彰显了阿里对申通的满满爱护之心。

  这与阿里出售高鑫零售和银泰不同,这不是退出,而是增强其旗下的快递行业的竞争力,因为申通,也是阿里控股的。可以这样说,申通并购丹鸟,某种意义上是阿里将“左手”的资产转移至“右手”,既实现业务聚焦,又强化对申通的控制。

  这场久违的兼并整合,早已有诸多迹象,菜鸟终究还是放下了丹鸟,放下在国内自营快递业务领域激烈竞争的野心,去聚焦国际,将更多筹码投向客单价高、利润更可观的国际业务。自阿里巴巴撤回菜鸟IPO申请后,菜鸟的战略定位日益清晰:瞄准全球物流网络,而非在国内红海市场与快递企业贴身肉搏。

  丹鸟物流是菜鸟集团旗下业务之一菜鸟速递的运营主体。背靠阿里的丹鸟,在业界并不强势,主要聚焦于服务淘宝旗下的天猫超市配送业务,并承接菜鸟裹裹的揽收服务,业务布局显得较为单一,竞争力十分薄弱。

  在2024年丹鸟还算盈利,进入2025年,1月至4月期间,丹鸟物流净利润亏损达2.3亿元,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亏损2.8亿元。

  也许,丹鸟物流亏损主要因为其网络搭建时间较短,业务量还处于逐步爬升阶段,前期投入以及相关成本、费用未能得到充分分摊,规模效应难以有效发挥,申通收购之后,实施资源整合,释放协同价值。

  丹鸟也有优势,具有电商基因,构建业务壁垒,在天猫超市配送、淘系平台逆向物流渗透率均排名靠前,并与众多非关联电商平台以及线下零售、头部品牌商家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

  但交易需通过有关部门审查,菜鸟与申通本就关系密切,此次收购,则是深度绑定,可能改变市场竞争结构,监管态度将决定最终成败。

  申通是加盟制快递的肇始者,然而,随着快递的发展,各加盟制快递公司都向直营方向变化,从轻资产一步步重起来,而申通则在2022年-2024年,累计投入97亿资本开支,实施产能项目多达179个,通过直营化改造提升成本效率,实现资源集约化。

  先看看申通的几笔大投资:2024年申通斥资1.7亿元建立了新的智能分拣中心——浙江临平转运中心;同年10月,申通亳州网点投入700万元引入第二套分拣系统:今年1月,申通以1.1亿元收购义乌转运中心资产。

640 (12).jpg

  整体来说,2021年,申通启动了超过10个直营转运中心的厂房建设;2022年,完成了82项产能增强工程;2023年,落实了37项产能提升措施和18项改造优化计;2024年上半年,成功完成了12项产能提升及改造项目。布局重资产,直营化的趋势明显。

  据统计,目前申通全网核心枢纽自动分拣设备增加至424套:网点新增自动化设备554套,投入总额约4.6亿元。为了进一步提升中转时效,日前,申通引进首批36台智能驾驶新能源重卡,正式投入江浙沪23条核心干线运营。

  更令人欣喜的是申通自主研发的智能分拣系统使分拣效率提升30%,能耗降低50%;自主研发的"昆仑"系统已覆盖85%的加盟网点,通过AI算法优化路由规划,将全网时效缩短至48小时内。

  申通的重资产布局与“三年百亿产能”提升计划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硬件升级带来了产能质变。在2015年前后,产能制约申通业务发展,而今天,申通运营能力已追上行业头部企业,常态日产能从四年前的不足3000万单提高到突破7500万单,并具备高峰期处理亿级包裹的能力。

  通过持续5年的产能基建和技术投入,申通已构建起"规模-成本-服务"的正向循环,产能利用率超过80%,不管是“常态产能”,还是大促旺季的“峰值产能”,申通与其他同行之间,已经没有实质性的差距。

  丹鸟是菜鸟旗下的自营物流重资产,申通收购丹鸟不仅是增加重资产,更使申通向直营靠扰。丹鸟物流已建立直营体系,直营网络和技术赋能提供品质快递服务,截至2025年4月末,丹鸟物流已在全国构建起包括59个分拨中心及2600余家网点在内的品质快递网络。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